投資學堂:陰陽燭②/多看不同時間圖表 破解陰陽燭盲點


  陰陽燭的理論簡單易明,一根陰陽燭已清楚告訴使用者目前是買方佔優,還是賣方佔優,不同的股票走勢是偏強還是偏弱都能從陰陽燭的圖表上看到。不過,使用者需明瞭,真正應用在股市分析上﹐還需要累積一定的經驗,因為陰陽燭本身也有一些「盲點」,或導致使用者未能更準確預測股價走勢。\大公報記者 許臨

  如果單看一支陰陽燭,再對比真實的市況走勢,便會知道陰陽燭有很多沒告訴你的事,例如以下的情況(見圖1):

  一根陰陽燭已清楚顯示了價格正在上升,收市價比開市價為高,應繪畫成綠色的陽燭,收市價與開市價的距離越大,代表買方的力量越強。但圖中第一個序列顯示,當日股價在開市後曾小幅度下跌,先形成了一個低點,其後展開了一個強勁的升浪,這個升浪一直持續到接近收市,最後由全日高位稍作調整後收市,這情況代表了買方的力量確實很強,也預示了後市繼續上升的機會很大。

  但第二個序列顯示,當日股價的走勢十分波動,開市後立即展開了升浪,這個升浪在當日市況初段已升至全日最高位,其後股價由全日最高位開始下跌,而且跌幅不斷擴大,並創出全日的最低價。其後股價又由最低價開始反彈,並接近當日高位收市,由於當日的收市價比開市價為高,故此與第一個序列一樣,應繪畫成陽燭。

  買賣盤力量 預測後市升跌

  第一及第二個序列,畫出的陽燭是相同的,若沒有觀察實際市況的變化,單憑這根陽燭根本不知道實際的情況,在第一個序列中,買方的力量是較強的,升勢也持續更長時間。而第二個序列中,買方及賣方不斷互相角力,只是買方在收市前「險勝」,當日股價走勢十分波動,這情況根本不足以預期後市會繼續上升,因為買賣雙方很可能在翌日又會再度角力。故此,陰陽燭其實有很多東西是沒有告訴使用者的,而且這只是冰山一角的例子,還有無限種可能潛在的組合,可以得出相同的陰陽燭,因而降低了陰陽燭的預測能力。

  要解決這種情況,具經驗的陰陽燭使用者會運用不同時間單位的陰陽燭作分析。例如在日線圖上看到一根大陽燭,會再配合觀察小時圖、半小時圖或15分鐘圖等的陰陽燭變化,這樣便更清楚了解當前的走勢。

  例如,阿里巴巴(09988)在11月4日出現一根很長的陽燭(見圖2),不過這根陽燭的上影線也十分之長,代表了股價上升至高位後曾再度大幅度回落。具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若股價在當日市況早段回落,其後買方反攻再取得優勢,翌日股價再上升的機會仍然很大。

  對比不同數據 覓入市良機

  不過,若當日的市況只是在早段大升,賣方其後反攻佔有優勢,則股價的上升動力已在減弱,翌日股價再升的機會已較低,投資者並不適合在這時間入市。

  想要更準確的預測,便要觀察其他時間單位的圖表,如觀察阿里巴巴的15分鐘陰陽燭便可看到(見圖3),原來當日的市況是買方只在初段佔有優勢,到了市況中段及未段,賣方已在反攻,股價一直回落,賣方的力量在收市前仍然較強,由此可見阿里巴巴當時仍未是買入時機。運用不同時間單位的陰陽燭便可更清楚分析市況的變化,這也是陰陽燭使用者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