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為芷希「換心」 促進兩地互利合作

  管浩鳴 立法會議員

  患急性心衰竭的4個月大女嬰芷希,上周成功移植了來自內地腦幹死亡幼童捐贈的心臟,成為全港首宗來自內地的器官移植手術。這次心臟移植手術,是內地與特區政府通力合作、兩地醫護接力配合無縫對接、共同完成的「愛心接力」創舉,拯救了芷希的生命,實現突破。芷希「換心」成功個案,體現了「生命至上」的人性光輝,進一步拉近了兩地民眾的心靈,對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兩地互利共贏合作,具有積極正面的意義。

  由於兩地醫療體系、社會制度不同,香港過去從未成功接受來自內地捐贈的器官,未有為患者完成移植手術的先例。內地的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雖可以為包括港澳台居民在內的全體中國公民,公平公正合法地進行器官配對,也獲世衞組織的認可,但移植手術只能在內地進行。不少香港患者希望接受內地捐贈器官、在香港完成手術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

  生動體現「生命至上」

  兩地居民透過器官捐贈,拯救生命,不僅有需求、有必要,而且事實上一直有香港居民在內地接受器官移植手術,也有在內地去世的香港居民將自己的器官捐出,挽救了內地居民的生命。據資料顯示,共有3,500名香港居民正透過COTRS系統等待器官移植,近千名香港居民透過COTRS在內地接受了移植手術,另有9名香港居民在內地去世後捐贈器官,挽救了24名內地同胞的生命。

  這次移植到芷希身上的心臟,是經COTRS系統為1,153名患者進行多輪配對。如果器官不能及時跨境運送來香港為芷希做移植手術,將浪費寶貴的可移植器官,也令危在旦夕的芷希白白失去可以挽回生命的黃金機會。

  情況緊急,救人為上,兩地政府果斷決定,突破制度隔閡,特事特辦,爭分奪秒,內地與香港近24個部門和65位醫護和專家在24小時內緊急通力合作,器官從獲取到運送到港展開手術,用了不足3小時,終於在心臟保存極限時間的4小時內,完成捐贈心臟的運送、移植手術,生動體現了「生命至上」,展現了兩地政府和醫護界的最大愛心。

  這次跨境器官移植手術的制度性突破,不僅為建立兩地恒常的跨境器官移植制度提供寶貴經驗,亦為進一步促進香港與內地融合,增強信心、注入推力。

  消除隔閡增強合作互信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大灣區融合發展,已在香港社會廣泛討論,並已逐步形成共識方向。不過,雖然兩地融合、合作方向已清晰,香港社會也意識到融合、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具體落實上仍然有不少困難。當中的困難,既有來自兩地制度的差異,更多的是兩地心理隔閡所造成,形成看不見但有強烈感受的阻力。

  制度上的差異,可以透過兩地政府和業界協商,從技術上解決;而心理上的隔閡,則更需用兩地同屬一家人的親情,融化阻礙兩地隔閡的「堅冰」。這次芷希成功移植內地捐贈的心臟,就是一次溫暖人心的兩地愛心合作創舉,彰顯了兩地互相關懷、互相信任、互相支援的大愛,拉近兩地的心靈距離。

  有些人擔心,香港接受內地捐贈器官移植,有可能會影響香港與國際醫學界的交流和合作。不可否認,外國確實有一些人,一直戴着「有色眼鏡」看中國,一直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絞盡腦汁抹黑中國。對待這類非理性的行為,香港必須站在事實和科學的一邊,協助國際社會認識真實的中國,講好中國故事。事實證明,加強香港與內地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不僅不會影響香港與國際的合作,反而會提高香港的國際影響力,促成香港、內地和國際社會更高層次、更廣泛的共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