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世盃對戰不設握手 伊朗擊敗美國全隊振奮

美國與伊朗在世界盃狹路相逢已不是第一次。早在1998年法國舉辦的世界盃,美伊也是同組,這場對決最終以伊朗隊2比1贏下比賽結束,不過兩隊最終都未能更進一步,積分低於同組的南斯拉夫與德國隊,伊朗隊在美國隊身上取得當年唯一的勝仗,美國隊更是三戰盡墨。
美伊對決之所以吸引大量關注,首要原因是兩國有着非一般的歷史矛盾。在195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聯同英國情報部門策動政變,推翻伊朗民選總理摩薩台。外界普遍認為摩薩台任內積極推動國內石油業國有化,威脅西方世界利益而招致針對。此後,伊朗由親西方的巴列維王朝接管,但國王巴列維推行的土地及經濟改革失敗,舉國民不聊生,繼而觸發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
來到1980年代,兩伊爆發戰爭,伊朗一方有約50萬平民喪生。在戰火期間,美國旗幟鮮明支持伊拉克一方,令整個伊朗社會更對美國抱有敵意,傷痕至今仍然未消。
因此,對上一次美伊在1998年世界盃碰面已經充斥政治意味,兩隊球員更在特別安排下未有遵照慣例握手,只在球場中央合照和交換隊旗。為免爆發衝突,主辦方在賽場外部署150名警員持械戒備。
美後衛:對伊朗來說不只是比賽
當年伊朗隊後衛哈克波爾憶述:「那時候有許多兩伊戰爭遺屬見到我們,都會懇求我們戰勝美國隊。」而美國隊後衛拉拿斯其後也提及,「很明顯對於當時的伊朗隊,那絕不僅僅是一場比賽。」
時任美國隊總教練桑普森曾表示,當年無論是國際足協、美國足協和賽事主辦方法國,都希望這場比賽由足球而非政治話事,「但若果我重返1998年,我或會嘗試利用些許政治因素,提振隊伍情緒。」
來到今屆世界盃,美伊政治紛爭依舊未平:伊朗核協議談判陷於僵局;美國接連加碼對伊朗的制裁;伊朗指控國內示威是美國暗中推波助瀾。現任美國隊總教練柏哈特表示,「你只需要專注接下來的大戰,為球場上的事做準備。」
回歸足球本身,自然是成績話事。伊朗隊較早前擊敗威爾斯,打開今屆賽事的勝利之門。至於兩場賽和的美國隊距離出局則只有一步之遙,除了力求爭勝外別無選擇。事隔24年,兩國注定再有一番龍爭虎鬥。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