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昔】曹丕夫婦失和 史官幫忙圓謊

◆ 曹家的三角戀關係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至今仍然是各種舞台的常備題材。圖為粵劇《洛神》的造型。 資料圖片
◆ 曹家的三角戀關係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至今仍然是各種舞台的常備題材。圖為粵劇《洛神》的造型。 資料圖片

  今期又回到久違的西九故宮館系列,當故宮館開幕的時候,不少國寶級書畫運來香港展出,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去看呢?其中最受人注目的,就是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兩幅摹本,這段三國時代曹植與大哥曹丕、大嫂甄氏之間的三角戀,一直都受人關注,但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今期就跟各位介紹一下。

  曹家三父子,相信不用多作介紹,大家都會有基本認識,問題就在於這三角戀是從哪走出來的。翻開《三國志》,陳壽其實沒有寫過半句關於這件事,只寫到曹操打敗袁紹、入主鄴城後,讓曹丕娶了袁熙(袁紹次子)的老婆,也就是甄氏了,這段記載是沒爭議的。

  甄氏嫁了給曹丕後,兩人很是恩愛,誕下了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但之後兩人逐漸失和,而甄氏大概是年老色衰,曹丕又移情別戀,喜歡年輕貌美的郭氏、李氏和陰氏,甄氏不免有怨言,最終惹火了曹丕,在延康二年(221年)派人將甄氏賜死,葬於鄴城。後來曹叡繼位,這才派司空王朗到甄氏的陵寢拜祭,追尊為文昭皇后。

  這一段故事,不同史書有不同記載,東晉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就收錄了《魏書》的記載,說是甄氏自己不願意當皇后,之後「會后疾遂篤,夏六月丁卯,崩於鄴。帝哀痛咨嗟,策贈皇后璽綬」,也就是說甄氏是病死的,曹丕很是哀傷。不過,裴松之也直接下了定論,說當時魏國的史官太荒唐,曹丕沒立甄氏為后,之後還派人殺死她,是人所共知的事,魏國史官竟然編出這一大段東西,直接當成小說來寫,陳壽不用是有道理的。

  從今時今日的證據來看,裴松之的說法很有道理,因為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已經是西晉年間,不再是曹氏天下,不需要再為曹家的醜聞避諱,而《魏書》則是由魏國的史官去寫,沒辦法避開不寫就只能編故事,所以陳壽的記載更為可信。

  曹植三角戀 唐代始記載

  說到這裏,好像都沒曹植的事?事實上,曹植跟甄氏有一段情,現存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學者李善為南朝《昭明文選》作的注之中,寫着︰「魏東阿王,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不過,這一句完全經不起考證,原因在於兩人的年紀實在差太多了。曹丕娶甄氏是在204年,當時甄氏已經21歲,這個歲數是根據《魏書》的記載推算,應該可信;而曹植生於192年,當時只有十二三歲。雖然古人成婚較早,12歲已經接近適婚年齡,但總不會求一個年齡差距如此之大的女子為妻吧?

  再進一步考證,翻完整本《三國志》也沒記載過曹植與甄氏之間有任何特別接觸,不只陳壽的本傳沒記載,連裴松之的注都沒記載,那麼唐朝的李善又是從何得知?所以我們可以推斷,曹植和甄氏之間,應該是沒有任何感情因素在內的。

  ◆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