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搗破求職詐騙跨境集團

◆香港警方講述聯同澳門司警過去一星期展開「傲陽」行動詳情及展示證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香港警方講述聯同澳門司警過去一星期展開「傲陽」行動詳情及展示證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香港警方展示常見「刷單」騙案手法。 「守網者」網站圖片
◆香港警方展示常見「刷單」騙案手法。 「守網者」網站圖片

◆澳門司警在「傲陽」行動中,在當地拘捕10名求職騙案集團成員。 網上圖片
◆澳門司警在「傲陽」行動中,在當地拘捕10名求職騙案集團成員。 網上圖片

網上求職騙案數字
網上求職騙案數字

  老千多以招聘「網上刷單員」行騙 56歹徒就擒

  有詐騙集團覷準疫情下市民心急搵工及求財的心態,不但在網上社交媒體及手機短訊廣發詐騙招聘廣告,為呃更多人,騙徒甚至「踩入」大型國際性求職網站登廣告。香港今年首三季錄得網上求職騙案2,252宗及損失3.37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大升3.3倍及7倍,其中以招聘「網上刷單員」為主,受騙人也發展到跨地域。香港警方聯同澳門警察本月9日至15日展開代號「傲陽」行動,聯手破獲跨境詐騙集團,共拘捕56人,涉呃131名港澳居民逾700萬港元,同時揭發騙徒收買傀儡戶口清洗兩億元黑錢。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香港警方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許諾昨日在記者會上講解騙徒的犯案手法。他指出,詐騙招聘廣告出現新的傳播途徑,除了透過手機通訊軟件、網上社交媒體發送短訊外,甚至在國際知名求職網站刊登招聘廣告,以增加其可信性。這類招聘廣告以「刷單員」或「線上行政助理」作招徠,聲稱無需經驗學歷,在家工作亦可賺取佣金。

  騙徒先派佣金誘「落疊」

  香港警方指出,「網上刷單員」騙案的關鍵點是「預付式」賺錢陷阱。當受害人以為該網上工作只是「簡單任務」而接受聘用後,會被騙徒要求先存款到指定戶口用作點擊「購物」的本金,即受聘者變相要自己帶錢打工,此謂「預付式」工作,而指定賬戶其實由騙徒監視操控。受聘者被要求到真實存在的網購平台進行「刷單」以增加營銷量,但只將貨物放在網購平台的購物籃,先不要過數,只需截圖發回給騙徒及將買貨款項匯至指定銀行戶口,而騙徒訛稱稍後才發回本金及佣金。

  另外,騙徒會建立一個模仿知名網購平台的假網站或手機程式,然後指示受聘者到假網站開設賬戶及進行所謂「刷單」任務。

  為讓受聘者放下戒心,騙徒在首兩次金額較小的刷單任務後,會向受害人發放佣金,但其後會要求購買更多貨物以賺取更多佣金。當受聘者存入更多本金欲賺取更多佣金後,購物本金就會滾大,此時騙徒再以不同藉口拖延發回本金及佣金,最後將賬戶中受聘者的本金連佣金全部捲走。

  24歲受害人遭騙56萬元

  香港警方調查發現,今次被騙的131宗案件中,受害人年齡由18歲至65歲,其中40歲以下人士佔超過七成,合共損失385.9萬元,佔總損失金額75%,相信與該年齡層人士常用社交媒體習慣有莫大關係。

  其中,一名24歲受害人於今年8月在網上平台招聘廣告留下個人資料後,被騙徒聯絡聘請在網購平台買名牌貨品「刷單」工作。受害人初時抱有戒心,經過6次以318元本金「刷單」工作後,成功獲發回本金及31.8元佣金。嘗了甜頭後,受害人不虞有詐,在其後9次「刷單」工作共投入56萬元本金,結果血本無歸。

  香港警方表示,今次搗破的犯罪集團,主打「網上刷單員」求職騙案,活躍於港澳兩地。澳門警方去年12月陸續接獲市民墮「網上刷單員」騙局的報案,故香港警方和澳門司法警察局啟動互通機制及交換情報,拘捕44男12女。

  其中,包括3名骨幹在內的46人在香港落網,有兩名骨幹持澳門居民身份證。他們涉嫌由去年7月至今年9月在香港干犯83宗求職騙案,涉款逾500萬元,每宗案件損失由2,000元至56萬元不等,分別負責招聘「刷單員」、招募及操控傀儡戶口。

  在澳門,司警拘捕了10名澳門男子,其中一人為治安警員。有9人承認在網上向他人出售銀行戶口,以獲取介乎500港元至8,000港元報酬,另 一人承認協助登記用作詐騙的電話號碼。司警凍結及扣押了44個澳門本地銀行賬戶,相信該詐騙集團涉及今年1月至9月澳門48宗求職騙案,受害人損失金額約253萬港元。

  司警又發現,大部分騙款均匯入香港一名骨幹成員賬戶內,再以購買虛擬貨幣等迂迴方式清洗黑錢。

  港澳警方「傲陽」行動成果:131名受騙人年齡介乎18歲至65歲(逾70%為40歲以下)

  香港被捕人數:34男12女(18歲至62歲)

  涉案宗數:83宗

  涉案款項:逾500萬港元

  澳門被捕人數:10男(19歲至40歲)

  涉案宗數:48宗

  涉案款項:260萬澳門元(約253萬港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拆解六大網上求職騙術

  東九龍總區刑事總部(行動)警司黃奕隆昨日指出,騙徒無孔不入及利用不同時段的社會議題和市民所需,編造不同背景工種行騙。例如近日市民開始恢復外遊,騙徒會聲稱為推高旅遊套票銷量,假冒知名旅遊網站招聘「刷單員」進行詐騙,提醒市民切勿因「心急搵錢」而誤墮陷阱。另外,根據警方過往破獲的案件,求職騙案可歸類如下幾種,但都離不開「預付式」的行騙元素。

  刷單員

  或叫「購物助理」、「訂單處理員」、「跟單助理」、「落單員」。標榜高收入,高彈性工作,對應徵者年齡及學歷要求低,或無需工作經驗及履歷,聲稱為營造提升網店銷量的效果,只需受害人按要求完成所謂的「任務」,即將金錢存入騙徒提供的賬戶,在指定的假冒購物平台點擊購入某類或指定金額或數量的貨品,就可以賺取豐厚佣金並獲發還本金。騙徒為博取信任,初時會讓受害人小試牛刀,在存款後發放佣金,以誘使嘗到甜頭的受害人放下戒心,當存入大筆金錢後,即被捲款失去聯絡。

  代客轉資

  或叫「業務助理」。騙徒會誘使受害人借出個人銀行戶口,聲稱只須代公司客戶轉資便可輕鬆賺取佣金,但需要先以個人名義向財務公司申請貸款,或以信用卡透支購買金飾,並交出貸款及財物作抵押。有騙徒甚至藉詞要求受聘人交出提款卡和密碼,其後將其戶口內的所有存款偷走。

  資料輸入員

  標榜高薪,即日出糧,工作簡單,無年齡及學歷限制,可在家工作,全職或兼職均可,但要求應聘人上班前需先繳交所謂的抵押金或手續費才會安排工作,但最後失去聯絡及無提供真正工作。

  境外代購

  招聘人士專責到境外代購奢侈品,例如名牌手袋等,便可賺取佣金,但要求受聘人先墊支購買機票及酒店住宿等費用。

  採購墊支貨款

  招聘人士進行採購智能電話等時下搶手貨品,但要求受聘人先墊支貨款或以高價購買平價原材料。

  買LIKE

  以「畀Like」賺佣金做招徠,甚至推出月費套餐,月費套餐越貴,每次「畀LIKE」賺佣越多。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