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首推初中英文國安教學簡報

◆中秋節主題簡報介紹中秋節的起源與傳統習俗、中秋節的傳說故事,以及現今人們怎麼慶祝中秋節。簡報截圖
◆中秋節主題簡報介紹中秋節的起源與傳統習俗、中秋節的傳說故事,以及現今人們怎麼慶祝中秋節。簡報截圖

  以中秋節太空探索及屠呦呦為主題 教育界盼內容更緊扣國安概念

  為配合學校在初中英語課程推行國家安全教育,特區政府教育局日前在網頁發布3份初中適用的英文教學簡報,分別以中秋節、太空探索及著名科學家屠呦呦為主題,幫助學生了解文化、科技及太空安全等國安領域。局方鼓勵學校善用教材資源,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經歷,及加深他們對國家與國家安全的認識和了解,又建議學校按學生的需要和能力對教材作出調整,以照顧他們的學習多樣性。有教育界人士認為,在英文科加入國安教育內容是理所當然的,讚揚局方這次推出的簡報有新鮮感,可以作為額外英文教材,讓學生既學國安又學英文,惟簡報就各主題與國安的關係未能清楚凸顯,建議局方日後製作相關教材時可更精準地點明國安的概念以及與各主題領域的關係。◆香港文匯報記者 金文博

  特區政府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的3份初中英文科國安教育教學簡報,分別圍繞中秋節、太空探索及屠呦呦。3份簡報均分別設有「內容學習目標」及「語文學習目標」,並配合「The China Current」教育頻道的英文短片,引導學生探索不同國家安全領域的概念,同時提升英語知識及技能。

  其中,太空探索主題簡報圍繞中國探月工程的發展、成就及未來計劃等進行教學,透過觀看影片和報章等讓學生認識中國探月計劃的不同階段、成就、未來任務及目標等,並設有多條問題讓學生作出反思,包括「怎樣有效提升人們對太空安全領域的了解和意識」「為什麼太空探索對我們國家如此重要和有利」「香港的年輕人可以如何對國家的太空探索作出貢獻」「太空安全與其他國家安全領域(如國土安全和軍事安全等)有何關係」等。

  觀影片加強學生文化實力

  中秋節的簡報則透過觀看影片和閱讀報章等學習活動,讓學生認識傳統中國節日的歷史和文化,加強學生的文化實力和競爭力,以及學習減少浪費和循環再用等。學生在觀看相關資料後,需回答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日期、活動和慶祝原因,以及現今人們怎樣慶祝中秋節和怎樣捐贈月餅及將包裝循環再用等問題,並反思「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保育傳統中國節日以維護文化安全」等問題。

  另一份簡報則以中國首名在科技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作主題,向學生介紹瘧疾的影響、屠呦呦的科學突破與成就,以及科學家如何幫助人類改善身體健康。學生在觀看影片後,需為1940至2020年間「中國為抵抗瘧疾付出的努力」填上正確時序,並從而引導學生反思「為什麼維護生物安全及科技安全對我們國家是重要的」等問題。

  早前,教育局已於國安教育資源網頁上載中學英文科國安教育學與教示例簡報,藉短片及文章介紹國家在保育大熊貓和文化遺產的工作及成果,幫助學生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最新發展,加強學生對文化安全和生態安全等國家安全領域的認識,以及明白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議員倡精準點明國安概念

  教聯會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鄧飛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英文科作為文憑試4個核心科之一,承擔相當重要的推動國家安全教育責任,因此由初中起在當中加入國安教育內容是理所當然,而目前英文科課本缺乏相關內容,故學校對這方面的教材確實存在需求。

  他認為,這次教育局製作的教材,讓師生以英文的角度理解國家安全,「是新鮮的做法」,除了可以學習英文版的國安教育內容,也可以作為額外的英文學習素材,「是一件好事,十分值得讚許和推廣。」雖然只有3份簡報數量的確是少了點,但相信局方未來會陸續製作和推出更多教材。

  不過,鄧飛指出,這次的3份簡報未能夠清楚凸顯出各主題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例如「月餅與國安的關係為何」,令簡報更像國情或國民教育。他建議局方日後作出改善時,需要更精準把握教學目標,清楚點明國安的概念以及與各主題領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