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最後人生路 讓病人活得燦爛

醫務社工與醫生照顧絕症患者 家屬讚無微不至
不少末期病患者或會對人生感到悲觀,此時醫務社工往往擔當着醫療和社會服務橋樑的重要角色,與病人及其家屬同行,共渡難關。醫務社工與醫療團隊互相配合,關顧病人及照顧者的社會及心理所需,廣華醫院助理社會工作主任蔡珊珊更因此獲得2022年醫管局優秀青年獎。有患上惡性腦腫瘤離世病人的媽媽作分享時,讚揚醫生及醫務社工在其女兒生病期間照顧無微不至,感慨地說:「女兒最後階段能遇到好醫生及醫務社工,人生亦是圓滿。」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醫院管理局日前向媒體講解醫務社工的日常工作,以及他們如何與醫療團隊互相配合,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蔡珊珊表示,醫務社工日常工作包括為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心理社會輔導、安排經濟及實質援助,例如協助申請減免醫療收費、轉介病人及其家屬申請社會保障福利金等,同時亦會與醫護人員合作策劃及推行健康教育等。醫務社工駐於不同的公立醫院及門診診所,截至去年12月31日,約有800名醫務社工在醫管局轄下的醫院及診所提供服務。
Ivy於2019年被診斷患上惡性腦腫瘤,當時她年僅21歲。雖在經歷一系列治療後,她病情有好轉,惟最終仍於2020年因病情復發不幸離世。Ivy的媽媽傅女士慨嘆女兒生命太短暫,但亦讚揚醫生及醫務社工在女兒生病期間對其照顧無微不至,「除了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外,亦一直給她關心與鼓勵,讓我女兒在生病期間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傅女士在分享女兒生命的最後階段時幾度落淚,當中最令她感動的是女兒的男朋友在明知她身患絕症的情況下,仍然向她求婚,「起初我堅決不同意,因為不想連累他,但他跪在我面前哀求了很久。」
醫院辦婚禮 醫生伴奏
其後,Ivy的主診醫生胡日明聯同醫務社工為兩人在醫院舉辦了一場婚禮,更有內科部門的醫生前來為Ivy奏樂,可惜Ivy在一周後便離世。
Ceci與Ivy年齡相若,她同樣在2019年患上同樣的罕見疾病,因為兩人的情況相似,主診醫生牽線讓兩位女孩及家人互相認識,攜手面對困境。兩位病人的母親亦時常交流孩子的情況,Ceci的媽媽認為,病人家屬的交流能讓她覺得有照應。
Ceci接受手術後,病情一度好轉,更與媽媽一同去德國旅行。旅途中,兩人開心見誠地說出病情實況,所幸女兒亦樂觀接受,並在回港後去學了一直想學但沒機會學的電子琴,更獲主診醫生胡日明送贈一部電子琴。Ceci在患病後期仍坐着輪椅堅持替學生補習,Ceci的媽媽指即使生命短暫,亦可以活得很燦爛。
不過,由於Ceci患上的是H3-K27M膠質母細胞瘤,她不幸於翌年便離世。
廣華醫院神經外科專科副顧問醫生胡日明表示,H3-K27M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腦腫瘤,病人存活率較低,一般由確診到離世不超過一年。惟他又指,廣華醫院曾有病人服食了與Ivy和Ceci相同的標靶藥,3年後腫瘤消失了,目前身體無大礙。
冀憑互助小組將愛傳遞
胡日明希望通過惡性腦腫瘤病人互助小組令患者家屬可以互相扶持,將愛傳遞下去。他介紹,互助小組由病人家屬於2020年12月自發成立,為惡性腦腫瘤患者及家屬提供諮詢服務,並提供平台讓患者及家屬尋找「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