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流量恐減七成 面臨枯竭可能

【大公報訊】據法新社報道:埃及法老王將尼羅河當作神膜拜,視之為孕育生命的甘泉,但在氣候變遷、污染與開發構成生存壓力下,這條全球第一長河從源頭到入海口都面臨乾枯的威脅。
尼羅河全長6500公里,流域面積相當於非洲大陸的1/10,全球有5億人口依靠尼羅河維生,如今每一處都響起了警鐘。在地中海入海口,民眾眼睜睜看着埃及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消失殆盡。在蘇丹,農夫擔憂無法順利收成農作物。在烏干達的尼羅河源頭,水力發電量變得愈來愈少,當地居民面臨無電可用的困境。
半個世紀以來,尼羅河的流量從每秒3000立方米減至2830立方米,而且還會變得更糟。根據聯合國最嚴峻的預測,由於非洲東部出現多處乾旱,尼羅河的流量可能會驟減70%。過去60年來,地中海每年吞噬35到75米的尼羅河三角洲。聯合國擔憂,即使海平面僅上升1米,這塊極為肥沃的地區有1/3可能消失,迫使900萬人搬離家園。
尼羅河三角洲現在成了地球上第3大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區域。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是尼羅河支流的源頭,也因為乾旱、蒸發等原因乾枯。各國政府想方設法趕緊攔截尼羅河河水,但專家們說,建水壩只會加速災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