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記憶/父親鍾文略 街拍留下經典

「我爸爸並非一開始就做攝影,他原是畫家,專畫戲院內大的廣告牌!」Stanley談起父親James鍾文略一臉自豪,娓娓道出James如何由一名戲院學徒,變成攝影大師。在廣東省新會縣出生的James,1947年因為生活艱苦從內地前來香港謀生,形容如「打仗逃難」,Stanley憶起James當年,「(港英政府時期)當時樣樣都是寄人籬下!」他還記得年少時,香港還是以漁港聞名,「成日曬鹹魚,好多魚食。」
難忘「媽姐」優雅背影
但他同時亦記得當時人情味十足,「(當年)我行過灣仔,睇到阿叔炒栗子,阿叔會問:『係咪想試,畀粒你試吓!』」民風純樸,沒有機心及計較的香港仍令Stanley深深記掛着。
父親James的作品多攝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以黑白兩色交錯,光影明暗對比,James日夜不停在大街小巷四處拍攝,無論是蜷縮在街角的孤獨老人,還是頭戴輕紗、半倚屏風的曼妙少女,或是在長街中人車交錯的浮華,都盡收James的鏡頭下。James亦曾在電影公司負責拍攝電影劇照,拍下不少大名星的風采。
談到父親作品,Stanley認為令他感到印象最深刻、最精彩的是上海女傭「媽姐」一幅照片,還記得當年父親講述在北角馬寶道巧遇媽姐,趕緊拍下其婀娜多姿的背影,「佢紮咁長孖辮,同女主人一齊落嚟,背影好靚,好夾個時裝,好有當時時代背景,好優雅!好想見佢個樣,唔知係咪靚女?」Stanley拿着相片再次細細回味。
談及現時年輕啃老族,Stanley更是百般感觸,感慨以往的父母,都是胼手胝足養活子女,「捱到十隻手指頭都掘晒!」他對父親時常懷着尊敬之心,亦是因為父親的淵源,才繼續在攝影行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