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晴熱線半年收153宗騙案求助


◆明愛向晴督導主任蔡泳詩(左一)講解騙案類型。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倩  攝
◆明愛向晴督導主任蔡泳詩(左一)講解騙案類型。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倩 攝

  涉款高達1.18億 債務重組31%投資佔25%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往往令人防不勝防。明愛向晴軒家庭危機支援中心「向晴熱線」於今年4月至9月共收到153宗騙案求助,其中於7月至9月間更增至平均每日一宗。求助個案大部分與金錢相關,其中債務重組騙案佔31%,投資騙案亦佔25%。所有個案合共涉及的損失金額多達1.18億元,最高一宗被騙去1,100萬元。明愛向晴軒呼籲受害者盡快報警求助,如無法平復情緒應求助專業人士,家人亦應予以適當關懷。◆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明愛向晴軒昨日舉行騙案受害者支援新聞發布會,公布向晴熱線於過去半年接獲的騙案求助情況。該熱線於今年4月至9月間共收到153宗與騙案相關的求助,每月平均有25.5宗,近月數字亦見上升趨勢,7月至9月間平均每日有一宗,所有個案涉及的財政損失合共1.18億元。70%受害人有借貸情況,當中82%更欠債多於一間銀行或財務公司。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蔡泳詩表示,多數個案涉及向二三線財務公司借貸,受害人在無力償還債務情況下,選擇變賣資產或自住物業,甚至申請破產。

  網戀騙案佔15% 求職騙案一成

  她表示,求助個案所涉及的詐騙類型大致分為四類,當中以債務重組佔31%最多,「不法之徒會通過專業包裝的中介公司,引誘債務人做債務重組,實則騙其去其他公司借錢,再以繳付行政費、服務費等名目再向受害人收多一筆錢,最後亦沒有替其做債務重組。」

  另外,投資騙案佔25%,該類個案最普遍的是通過網上平台以虛假方式進行交易。網戀騙案亦佔15%,不法之徒往往利用與受害者建立的感情,以治病、投資等急需方式向其借高額金錢。求職騙案約10%,主要通過刷單的方式行騙。

  明愛向晴軒高級督導主任吳子樂表示,受害人被騙成因複雜,未必是單一成因,但分析其中一個因素與經濟有關,因不少人的財政受疫情影響,受害人有急切需要賺錢,故近期的求助數字有上升趨勢。

  倡家人勿過分責怪受害人

  他表示,受害人除了面對債務問題,亦出現羞愧、無助、悲傷、自責及絕望等情緒,「每5個求助電話裏面就有一名受害人有自殺風險」,受害人被騙經歷及打擊非常值得關注。他建議受害人要及時報警,情緒出現問題要及時求助專業人士,受害人的家人亦應給予適當的關懷,避免過分責怪受害人,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明愛現時有提供危機支援熱線18288及財困壓力輔導專線3161 0102,分別向正面對個人、家庭,以及財務困難而受情緒困擾的人士和家屬,提供24小時即時諮詢及輔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