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理性討論:應否再推空置稅?

◆今日香港經濟及面對的環球大環境,與2018年有天淵之別。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經濟及面對的環球大環境,與2018年有天淵之別。 資料圖片

  新盤現樓貨尾量升至近1.5萬伙,較2018年政府提出「一手樓空置稅」時約9,000伙,大增6,000伙或67%。那麼,此刻應否再推空置稅?又會對市場產生怎樣影響?

  「一手樓空置稅」是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於2018年提出的「樓市六招」之一。具體內容包括修訂差餉條例,發展商須每年申報獲發入伙紙12個月或以上的一手樓盤之單位狀況,如有單位落成後未售出,並在過去12個月當中超過半年沒租出,便須徵收相等於應課差餉租值兩倍的額外差餉,相當於樓價5%。

  當年打擊「唧牙膏」式賣樓

  當初提議新盤空置稅的原意,是希望增加發展商「惜售」成本,減低單位落成後「不租不賣」的誘因。顯然當局是注意到當時「唧牙膏」式賣樓,甚至「封盤」等現象,希望透過政策讓落成單位盡早釋出,以增加供應及壓抑樓價。

  政府2019年9月中將空置稅刊憲,不出所料引起地產商強烈反對。地產建設商會曾向政府提出建議,由獲發入伙紙達1年的一手私宅單位,改為以發出滿意紙或建築承諾後18個月至24個月計算。同時,又建議把住宅物業分為兩大類別,面積較大單位(900方呎以上)可獲較長的寬限期,理由是豪宅與民生並沒關係,但政府企硬。

  不過,政府最終在2020年10月撤回空置稅修例草案。回顧空置稅由公布至擱置前的兩年多,地產商亦變招應對,如將現樓項目暫改為服務式住宅出租,亦有不少發展商向買家推出先住後付及超長成交期來促銷現樓單位。

  雖然方案撤回,但政府一直指措施仍放在枱面,至今年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被問到相關議題時,仍表示不排除「有需要時會做應該做的事」。不過,今年8月行政長官李家超則表明空置稅並非本屆政府優先考慮的政策。值得留意的是,李家超當時亦同時用頗多篇幅提及土地供應藍圖,反映政府早對「重奪土地供應主導權」有信心,今後可透過主動增加土地甚至增加資助房屋來達至壓抑樓價、加快上樓等目標。

  世界已大變 或需反手減辣

  理性回顧2018年,本港當時確深陷土地供應不足困擾,加諸當時地產商「唧牙膏」式賣樓令社會頗有怨言,實有修例的必要。回到今天,政府已落實通過多種渠道增加土地供應,雖然中短期而言供應仍然存在緊張,但跌市下市民買樓意慾下降,再推出空置稅的誘因,肯定不如當年緊迫。

  再者,今日的香港經濟及面對的環球大環境,與2018年時可謂天淵之別,世紀疫症肆虐、美國持續大幅加息、地緣局勢立立亂、全球經濟衰退及香港股市樓市下挫……環境說有多壞就有多壞,政府若再推一手樓空置稅,肯定會加劇樓市跌勢甚至崩盤。雖然有人會為執平貨叫好,但想像市民身家大蒸發、滿街負資產、銀行壞賬激增……甚至會賠上香港整體經濟,後果也十分可怕。目前正值復甦經濟之時,政府說不定正在考慮—減辣?!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