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昔】秘密建儲留遺詔 真正執行僅四次

◆ 秘密建儲制度中,皇帝提前寫好了遺詔,就會放一份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資料圖片
◆ 秘密建儲制度中,皇帝提前寫好了遺詔,就會放一份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 資料圖片

  茶的歷史寫到一半,又被打擾了。有朋友參觀完香港故宮館後,見到展出的皇太子印璽,問及清代的皇位繼承制度,說起皇帝愛把遺詔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當皇帝有什麼三長兩短才拿出來宣布新一任皇帝是誰。不過,有多少位皇帝是要到這個時候才知道自己中獎呢?今天就來跟大家數一下。

  我們從清朝始祖開始算起,之前的文章說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人死後,都是按照滿族傳統,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由八旗旗主議決由誰繼位的。之後到了順治帝死前,就按照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立曾經得過天花、有了抗體的玄燁為帝,是為康熙帝。

  到了康熙帝死時,其實秘密建儲制度還未確立,據《康熙朝實錄》記載,康熙帝臨終前把皇子們召集到床前,當面說由皇四子繼位,所以並沒有什麼篡改遺詔的可能,而真正確立秘密建儲制度的,其實是雍正帝。

  那麼,第一個要等公布遺詔才知道自己黃袍加身的,就是乾隆帝嗎?那又不是。因為雍正帝本來子嗣就少,剩下來的就剩弘曆(乾隆帝)和弘晝兩兄弟,而弘晝是歷史上有名的快活王爺,所以滿朝文武早就知道下任皇帝一定是弘曆,公不公布也只是走走程序而已。

  乾隆帝又是另一個情況,大家都知道乾隆帝在位60年後,因為不想超越其祖父康熙帝,而選擇了讓位,自己當上太上皇,所以根本不需要用什麼遺詔,嘉慶帝登基時,乾隆帝還活得好好的,所以遺詔寫是寫了,但沒什麼大作用。

  嘉慶帝比較少人留意,畢竟比起父祖輩的盛世,嘉慶帝並不英明神武。事實上,嘉慶帝死時根本就不在北京,據歷史記載,嘉慶二十五年,皇帝到木蘭圍場秋狩,到達熱河避暑山莊時猝死 ,可能是中風或是心臟病。當皇帝倒下時,眾大臣心知不妙,連忙打開皇帝隨手帶着、裝着傳位詔書的盒子,找到嘉慶四年已經寫好的遺詔,立皇次子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帝。

  道光帝與嘉慶帝一樣,提早寫好了遺詔,駕崩前召集了所有大臣打開盒子,「宣示御書『皇四子立為皇太子』」,立為咸豐帝,這就是秘密建儲制度最後一次出現。之後的咸豐帝死時,正身處熱河避暑山莊「北狩」,即為了躲避英法聯軍而出走北方,死前才召集諸位大臣臨時寫遺詔,皇位繼承也沒什麼懸念,畢竟咸豐帝也只是剩下同治帝一個兒子而已。

  此後皇位繼承權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上,同治帝死時沒兒子,由慈禧、慈安兩位太后決定由光緒帝繼位,而光緒帝死時同樣無子,由慈禧太后決定立溥儀為皇,是為宣統帝,之後清朝就被推翻了。

  看了這一堆流水賬,就會發現其實秘密建儲制度並沒有用過太多次,只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個,而真正要等到遺詔拿出來那一刻才知道答案的就更少了。

  ◆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