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處用AI析圖系統 加快搜救行山客

◆消防處人工智能圖像分析軟件,配合無人機應用於本處攀山搜救行動,以增加搜救效率。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消防處人工智能圖像分析軟件,配合無人機應用於本處攀山搜救行動,以增加搜救效率。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近年行山意外頻生,消防處今年1月至9月處理攀山事故684宗,較2019年全年215宗增逾兩倍。作為攀山救援三大主力之一,消防處不斷引入新科技加強搜救能力,爭分奪秒搜尋求援或失蹤的行山客,今年8月與本地一間創科公司合作研發「人工智能(AI)圖像分析系統」軟件,配合航拍機拍攝的大量圖片,以數據庫分析計算,可迅速在叢山峻嶺中尋找疑似人形的物體,包括四肢、或被植物遮蓋一半的身體,大大縮短救援時間。

  消防處助理消防區長(特勤支援隊)王德輝日前展示新裝備時表示,由於很多事故由家人親友報案,他們並不清楚失蹤者具體位置,大大增加搜索難度。消防處每次接獲攀山拯救行動時,均要派出約20輛消防車及大量消防員到場參與,例如2021年在八仙嶺一次搜救行動中,消防花了5天時間才找獲失蹤者。如果利用航拍機及新的人工智能圖像分析系統,可加快尋找在山嶺中的人形物體。

  消防處機構策略總區資訊科技管理組高級土地測量師王正琪表示,該軟件使用深度學習模型,以航拍機預先拍攝不同山形地貌,包括山徑、地勢的高清畫面,以及多角度了解山嶺環境,拍攝約1公里乘1公里範圍,使用兩部無人機於離地面約40米高度飛行拍攝,約40分鐘可拍攝1,500張相片,以及將相片傳至人工智能圖像分析系統數據庫,分割成多個小格圖像,透過像素的顏色、外形、環境對比和大小來判斷當中有否類人形物體,然後再將小格重新組合來計算人形幾率。現時系統仍在初試階段,但相信日後提供更多相片資料後,準確度會逐漸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