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物科技極具發展潛力

  貿發局行業概況研究指出,香港現時約有超過250家生物科技相關公司,當中大部分為醫療健康公司,從事的領域包括藥物、以傳統中藥為本的藥用或健康產品、醫療和診斷器材,分別從事產品研發、製造、巿場推廣和銷售等活動。截至今年6月,在科學園內從事生物醫藥科技的企業及培育公司總數已超過160間,而特區政府亦把生物科技列為創新科技領域的四大關鍵領域之一。

  世界第二大生科企業集資中心

  香港至今已設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及22間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去年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在醫學領域排名均居於首50名內。香港亦是亞太區最大生物科技公司首次公開招股中心,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至今年4月,共已有92間醫療健康及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首次公開集資額達2,570億元。

  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報告認為,位於港深接壤處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成為兩地生物科技合作的關鍵,預期港深產業合作不再只是「前研後產」的分工模式,而是將香港及國際的創新資源與深圳的產業鏈融合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集群,兩地需要在每個研發過程中緊密合作,並在各個生物科技細分領域的產業鏈擔當不同角色,包括藥物及疫苗、基因檢測及診療、高端醫療器械以及人工智能在生物科技的應用。

  多管齊下吸引人才及企業

  新施政報告指出,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創科業界亦指業內人才正嚴重流失。政府提倡向「國際創科領軍人才」提供各項生活配套,團結香港基金研究總監及經濟發展研究主管水志偉建議,具體操作可夥同大灣區城市推出招才計劃,吸引相關人才落戶。水志偉期望政府有更具體的相關招商政策,例如向龍頭企業提供稅務優惠、向創科企業直接退還研發開支以惠及未盈利公司,以至採用靈活的土地出讓模式等,並可以深港河套作為試點。他又建議,新設立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等高層次機構能夠進一步爭取政策突破,例如允許合資格香港企業免受國家「負面清單」限制以直接進入內地市場等,同樣可以深港河套作為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