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出生活事/「早高峰」時段 不分古與今


隨着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市化不斷加快,人們從農村走向城市、從郊區走向市中心。整個社會的發展向城市聚攏jù lǒng,城市的發展呈現出繽紛多彩bīn fēn duō cǎi 的格局,人們趨向於在城市工作、生活,因而城市的人們如密密麻麻的螞蟻,愈來愈多。
對於上班族來說,上班時間大多是八點或者是九點,因而在這兩個時間點前後,也就是大概在七點到九點這個時間段,城市的交通運輸線路呈現出超負荷fù hè的運轉狀態,公交和私家車的出行以及地鐵都是滿載狀態。早高峰的人們就這樣淹沒在人群裏,奔赴在每一條上班的路上。
車廂中盡見人間百態
早高峰的車廂裏,可觀人間百態rén jiān bǎi tài。有勤奮的學生在爭分奪秒zhēng fēn duó miǎo地讀書、奮筆疾書fèn bǐ jí shū地做題,有精緻女性在見縫插針jiàn fèng chā zhēn地化好上班妝,有辛苦的熬夜一族感嘆時不我待shí bú wǒ dài,然後抓緊時間閉目養神……人們是如此疲憊pí bèi ,卻又在如此充滿朝氣的早上迎接着希望。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奔波在上班路上的人們何嘗不是耕行在希望之路的行者呢?家庭裏年輕的父母去掙得薪水,供養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年邁的老人晨起為心愛的小輩買上一份可口的早餐,充滿活力的小朋友早起呼吸清晨的空氣、去見要好的夥伴。大家都奔赴bēn fù在路上,對彼此都致以親切的微笑。
古代雞鳴時間即上朝
不止現代人在城市中有早高峰,古人也有。只不過古人的早高峰並沒有現代城市化線路如此發達而顯得不那麼擁擠,但古人上班之早,可不比現代人輕鬆。春秋時有「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之說。公雞打鳴時,官員便準備上朝了,到天亮時,官員已經站滿了朝堂。可見古人上班之早,在天亮前便已從家裏出發。所謂雞鳴起床,卯時上班。古人在卯時上班,需要在宮門前打卡簽到才行。乍一看是一份輕鬆的差事,但是對於許多官員來說,他們並不住在宮城邊上,隔得遠的,需要跨越大半個宮城上班。文官坐轎、武官騎馬,雖有工具,但也比不得現代工具,需要耗費hào fèi些時間。因此古人的早高峰便是在天未明亮之時,文臣武將在路上疾行,趕赴宮門點卯diǎn mǎo。現代人所說的「上個班點個卯」便是出自於此。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yǐ shǐ wéi jiàn,可以知興替。關於上班這件事,其實古人今人相差無幾。只不過隨着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我們在紛雜的交通方式中魚貫而出yú guàn ér chū,擁擠的人潮讓人忘記了一個事實,即古往今來的上班族是沒什麼差別的。
GAPSK語文推廣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