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非劫富濟貧 杜絕「養懶漢」「搞大鍋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之一。中國若成功實現共富,那將是人口大國的首次,國際意義深遠,中國模式的影響範圍會遠超發展中國家,甚至對很多發達國家產生示範作用。但一段時間以來,外界對於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認識模糊,存在「平均主義和福利主義」「劫富濟貧」等誤讀,甚至出現「民營企業退場」「削弱市場經濟」等擔憂。專家強調,共同富裕反對貧富懸殊的兩極分化,但也絕不是平均主義的同等富裕、一樣富裕。實現共同富裕依靠個人努力奮鬥,恰恰要杜絕「養懶漢」「搞大鍋飯」,而民營經濟更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生力軍」。

  人口大國共富路更艱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指出,中國是經濟後發國家,第一人口大國、多民族國家,地方差異大,這決定了推進共同富裕進程的複雜度和艱難度。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使命型政黨,把完成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擺到了治國理政最突出的位置。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努力實現了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而現在,中國通過大規模精準扶貧消除了絕對貧困,開啟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其核心就是要均衡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要富裕又要共享,並兼顧物質富裕和精神層面的富裕。這是中國式共同富裕與其他國家模式的顯著差別,也體現了中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

  對於外界關於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認識模糊,甚至認為是「平均主義和福利主義」及「劫富濟貧」等誤讀,鄭永年說,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正是因為吸取計劃經濟時期的教訓,一直堅持反對平均主義與「大鍋飯」,才激發出了空前的活力。共同富裕絕對不是平均主義,不是均貧富。共同富裕要求實現基本的、可接受的社會公平與正義,但也承認社會差異。如果沒有社會差異,社會就很難有進步,差異既是進步的產物,也是進步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也指出,共同富裕強調在勤勞致富、合法致富的前提下,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幫後富。適當的收入差距符合市場經濟的效率原則,當然過大的收入差距既有損社會公平,也影響經濟運行效率。因此,需要做好收入分配調節這篇大文章,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從而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這是世界各國在收入分配政策上的通行做法。

  中小微企成重要推手

  至於「民營企業退場」等擔憂,專家也認為完全無必要。鄭永年強調,民營企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也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生力軍」。他援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指出,中國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佔全部企業就業人數79.4%,這些中小微企業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他們是解決就業的主要力量、技術創新與技術進步的重要來源。對於許多經濟體尤其是東亞經濟體,中小企業是實現收入公平分配的最主要力量,有助於改善產業結構,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最終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