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事 香江情/龍華酒店 不想說再見


曾經遍布城中名人、影視明星足跡的沙田龍華酒店,經歷過抗戰時期的慘痛印記,又經歷過戰後復甦的輝煌時期,八十四年來捱過不同時期的艱難歲月,卻難敵新冠疫情狠狠重擊,有可能繼蓮香樓、灣仔大榮華之後,又一間老字號寫上句號。很多人聞訊趕來光顧,既有來懷緬初戀的耄耋夫婦,也有邊食邊「打卡」的合家歡市民。
「雖然有很多客人不捨其招牌菜紅燒乳鴿,鼓勵我們繼續營業,但疫下艱難,慕名前來的人潮只是短暫『虛火』,難以長久」。店主鍾太坦言「不想說再見」,她期盼遊客重臨,帶來「活水」,救活龍華。\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黃山(文、圖)
疫情持續近三年,不少特色老店相繼結業,仍在經營的老店更是「買少見少」。自龍華酒店傳出年內將結業消息後,近日前來懷舊光顧的市民絡繹不絕,有食客甚至輪候一、二個小時亦樂此不疲,也有不少合家歡的客人,穿梭店內的園林、鞦韆和懷舊劇照前拍照打卡,非常熱鬧。
「我們當年談戀愛,就是在這裏吃飯的,那時才20多歲,眨眼就50多年過去,現在都80歲了。」在龍華酒店牌坊前打卡的陳先生夫婦唏噓地說道。
拄着枴杖的陳先生和太太表示,龍華是兩人愛情婚姻的見證地,內裏的園林和美食印象難忘,並留有不少美麗回憶。數十年來,夫婦不時會來懷緬,最近一次是四年前。
食客:謝賢那年代 我已來追星
等了兩個多小時才有位的70歲何女士,談起龍華也非常感慨,「在陳寶珠、蕭芳芳、謝賢在龍華酒店拍片的年代,我和丈夫已常來這裏追星。上周才陪從外國返港的弟弟來吃飯,今日再同英國返港的侄女來品嘗乳鴿,沒想到有那麼多人來懷舊。」
她又表示,疫下很多老店都先後執笠,所幸龍華是自置物業,不然早就關門大吉了,「聽說這間老店也可能將要結業,真可惜!」她認為,如果防疫措施再放寬,相信會有更多人來港旅遊或探親。
約了朋友來敘舊的街坊陳女士表示,自小在沙田禾輋長大,童年時已常到龍華看孔雀和玩耍,過時過節亦會來這裏做節吃飯,「真是懷念那時的歲月,特別是可以同店內的鸚鵡Say Hello,如今一晃幾十年,雖然早已搬出禾輋,兒子也20多歲了,連他也成了熟客,常來參加這裏的藝墟音樂會,龍華凝聚了家裏三代人的回憶。」
店主賣樓救亡 生意跌剩七分之一
龍華酒店的發言人韋然指出,自政府入境放寬至「0+3」及12人一枱後,起到正面效應,周六、日生意逐步好轉。但他憂慮「虛火」過後又生意回落。現時龍華以本地客為主,難恢復到以前的水平,只有盼望遊客重來。
龍華的另一問題是後繼無人,年輕一輩各有成就,不願接手。此外,交通不便,客人要步行前往,影響發展前景。現時有財團有意收購龍華酒店,亦有財團承諾收購後,會撥出一定面積在樓下重建龍華。這種樓上豪宅,樓下龍華的做法,雖是一種兩全其美的保育方式,但難免失去現有的風味。
店主鍾太表示,生意由疫情前每月300多萬元,跌至現時約40萬,還要交地租,全靠員工「抵諗」和支持,她更要將大埔的物業出售來補貼酒店營運。
面對結業危機,她感慨道:「近日見到那麼多新老熟客來幫襯好開心,不斷有客人同我講,千萬不要執呀!令我好感動。」她認為光靠本地懷舊式消費,難以長久。長遠而言,要在源頭引入活水,讓更多遊客來港,才是出路,否則,只能接受時代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