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難題】 土地持份者爭拗 恐窒礙發展節奏

未來十年可供發展土地變化
未來十年可供發展土地變化

◆未來十年建屋熟地供應四成集中在「北部都會區」。 資料圖片
◆未來十年建屋熟地供應四成集中在「北部都會區」。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特區政府昨公布未來十年(即2023/24至2032/33年度)土地供應量將達3,280公頃,其中四成在「北部都會區」內。未來土地供應逐年呈上升趨勢,由首年約110公頃,至第十年可達480公頃。政府描繪的願景十分美好,然而多年來收地爭拗不斷,市場擔心即使有土地「可取」,但未必「可用」,相信未來在「生地」變成「熟地」的過程中,仍會面對與原有土地持份者的爭拗及發展程序冗長等難關,隨時窒礙土地發展的願景。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昨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收地的確是令政府一直頭痛的問題,因為牽涉棕地作業者、農民、寮屋居民和地主等持份者。雖然政府就相關問題提出多項針對性的措施,不過仍要視乎相關措施具體有多快可做到。他稱,對於收地,政府過去多年一直有做不少工夫完善機制,而且收地作公眾用途已經可以成為足夠強的理據,不會太擔心司法覆核的問題,認為最終可以解決到。

  倡四處建工廈 重置棕地業者

  他建議,政府可以在龍鼓灘、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洪水橋以及香園圍覓地用作興建多層工業大廈,統一重置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而上述四個位置處於連接內地邊境的策略性位置附近,政府可以參考新加坡的做法,成立專責的法定機構,為這些棕地作業者的重置提供場地及升級技術支援,並為這些棕地作業者尋找香港以外的發展機會。

  不過,回收棕地仍然有不少爭拗。有業內人士指,雖然政府明年起將在元朗和洪水橋推出首批土地,讓私人市場興建多層工廈,並於地契條款要求撥出若干樓面以低於市場租金租予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然而實際上,各類棕地營運者中,汽車維修、物流等尚可以使用多層工廈,但農業及環保產業如廢品回收場等則較難遷入多層工廈,而且每個行業可負擔的租金成本不同,亦難以釐定什麼是「低於市場租金」,不肯定「上樓」的租金會比棕地便宜。

  至於農地重置,政府早前提出在粉嶺打造「農業園」,葉文祺認為政府應再壓縮時間表,亦希望能加大發展規模,預留足夠的空間予本地農業需求。他又指,目前未看見政府對農業政策有確實的走向,建議政府加大力度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提升農地重置的誘因及土地使用的效益。

  公私合營 減少祖堂地阻力

  祖堂地方面,葉文祺認同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由於歷史原因,新界問題相當複雜。不過他看到其實原有土地持份者也希望參與發展,建議政府可以用公私合營的方法,增加土地持份者發展土地的誘因,減低出現爭拗的機會。

  總體上,葉文祺指出,政府今次已經顯示出很大的決心,一如預期,施政報告提出多項「精簡」規劃法定程序,加快開發土地,加上制定多項KPIs監察土地房屋相關進度,措施具體明確,相信能有效壓縮發展土地時間以及增加房屋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