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十年》 關注普通人奮鬥

作為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獻禮中共二十大的重點劇目,《我們這十年》正在內地浙江衛視、東方衛視等多個平台播出。全劇採用多導演執導的單元劇形式,以及多線性交錯式敘事,通過不同的單元故事,塑造了內地近十年來社會各界的群像,這些形象分別組成各條主線和關聯支線,以普通人尋常生活的視角作為橋接點,逐步通過情節發展反映宏大主題、折射目前的社會現狀,講述人們的奮鬥歷程。\葛若凡
《我們這十年》大膽採用了專業上「涓滴」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將要表達的思想,通過劇情引發觀眾的主動代入和思考。截止發稿前,已經播出了《唐宮夜宴》、《熱愛》和《前海》三個單元,其中《前海》講述的故事與香港有關。
從已經播放的三個單元來看,每個單元的導演不同,因此就有不同的構圖特點和畫面敘事風格。而且每個單元劇情各不相同,又有不同的環境邏輯,可是從前三個單元來看,每個單元雖有自己的個體風格,但整體又可以做到協調統一,把看似毫無關係的單元利用統一的中心立意思想和相同的拍攝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
切中現代人的難點
整部劇的戲劇衝突合情合理,又能切中現代人的難點和痛點。譬如《唐宮夜宴》單元是以在內地大熱的同名舞蹈節目的創作過程和台前幕後為原型塑造的劇情,描述當代內地年輕文藝從業者所處較特殊現狀。通過陳冉(白百何飾)等一眾鄭州歌舞劇院成員創作和排練《水月洛神》、《唐俑復活》等舞劇的故事,展現當下舞蹈演員行業現狀與社會發展、大眾輿論之間的矛盾和現實問題作為戲劇的衝突。既帶觀眾了解舞蹈演員的幕後付出,又通過他們在工作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引發戲劇衝突,繼而切入年輕人受眾群體的普遍關注點和痛點,比如很多舞蹈演員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工作太辛苦無法兼顧愛情婚姻,如何面對家裏老人的催婚、催生等。
《熱愛》則主要在國家多民族團結發展的基礎上,講述少數民族少年如何堅持自己的足球夢,展現的是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引出的問題。隨後一單元《前海》主要圍繞香港青年創業的故事而展開,主人公葉舟(林一飾)毅然決然選擇前往內地發展,最終在前海夢工廠的扶持下,收穫了創業機遇。
從該劇鏡頭的設計上,鏡頭的切換的位置是利用現場的場景的視覺功能來決定的。所以在《唐宮夜宴》單元的第一集,為了讓觀眾從角色的角度去體驗劇情,更好地代入到普通觀眾所不太熟悉的歌舞劇舞蹈演員的規定情境,導演首先是利用了跟隨鏡頭,之後再根據場景的變換很自然的切換到一個主觀鏡頭,令觀眾視線不僅能一直跟着陳冉進入到鄭州歌舞劇院,還能夠從陳冉視角出發,看待眼前發生的一切:兩名領舞者都沒有準時在早上的排練現場。整套鏡頭一氣呵成,切換鏡頭和景別十分自然和巧妙。
從該劇構圖的設計上,主創們大膽採用了打破常規的手段。所謂的打破常規,就比如說,原來的影視劇,一般都很講究畫面構圖的對稱,但《我們這十年》中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個物體,都有視覺分量,當視覺分量不均衡的時候,比如說在《唐宮夜宴》單元和《熱愛》單元都通過視覺分量的不對稱不均衡,來製造局促感和不安感,特別是在團隊出現了危機和矛盾的時候,比如說,舞團因為首席女演員和團裏重點培養的女演員,都不想繼續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就運用了大量的不對稱構圖。
畫外角色推動劇情
與此同時,主創們在這部劇中還採用了開放式構圖,也就是畫面中往往沒有敘事的象徵信息,而需要借助畫外的空間進行敘事,或者進行補充敘事─不論是在《熱愛》拍攝的體育球場上,還是《唐宮夜宴》構建的舞台上,都存在畫外角色的作用,比如說導演、教練等,而這些角色和道具,又對劇情產生持續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此外,劇集在劇情設計上也頗費巧思,編劇採用了單元劇的獨立單元組形式,每個獨立的單元組採用多主線穿插敘事,就是把多條主線多個視角的故事交替呈現給觀眾。例如《唐宮夜宴》單元,觀眾就可看到不同角色因視角差異,而伴隨劇情發展所引發的戲劇衝突,這些不同視角不同角色背後的故事都是交替呈現。台詞的設計既結合了時代特點,兼顧到當下年輕人的流行語和互聯網語言,又採用要素後置的方式來製造懸念,比如說《唐宮夜宴》單元為什麼首席演員易文艷突然無故失蹤,而另一個替補主演林蓓蓓(萬鵬飾)卻拒絕擔綱主演,並打算提交辭職等,這些劇情中重要的要素,都是通過要素後置,從而製造出了懸念,吸引觀眾帶着心中的疑問往後看。
當然,這部劇還是有在角色塑造和演員調度中缺乏觸點傳遞,情緒傳遞不到位的問題,以及部分情節設置,依然擺脫不了同類影視劇強制煽情等問題,可視作美中不足。
總的來說,《我們這十年》是主旋律題材影視劇大膽的非典型作品,其中很多成功的嘗試,而這些嘗試,足以讓觀眾感受到此類劇集,迸發出的創新和活力,也更容易吸引今時今日的「公仔箱」觀眾。
(圖片為製作方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