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見喜—我們生活在深圳福田





一提到深圳福田區,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應該都是「深圳中心城區」「金融CBD」「商圈真的超級多」「完全不愁吃喝玩樂」「在福田坐車好方便」「公園綠地密集」……幸福福田,名不虛傳!那生活在福田到底有多好?
「僅僅在我生活的小區周圍,就有寵物公園、交通公園、香蜜公園等等多個主題公園,另外也有1979文化生活新天地這樣的商業中心。無論是散步、跑步、遛狗還是吃喝玩樂都很適合,環境太好了!」提到在福田的生活點滴,創業港青岑明峰無限感慨。
福田公園綠地密集 繁華都市也有詩意生活
今年是岑明峰生活在深圳福田區的第5年。從2017年決定北上創業,岑明峰就選擇居住在福田香梅北片區,「這裏是交通樞紐,出門就是地鐵、公交總站,去福田CBD只要幾個站;生活方便,吃喝不愁,拍拖只要步行距離就能抵達1979文化生活新天地;環境優美,不僅能觀賞到生態環境良好的香蜜湖,還能看到已經廢棄的香蜜湖遊樂場,再遠看就是高樓林立的車公廟片區。這種新老歷史的對比,很有意思。」岑明峰說,福田不僅有着他對深圳這座城市的初印象,還充滿着他和太太的拍拖記憶。
而站在景田公園的一角,看着公園裏有人漫步林蔭、有人露營草地、有人曬太陽、有小朋友在遊樂設施區快樂奔跑,岑明峰又興致勃勃地指着這些場景說:「在福田,步行幾百米就能看到一個公園,周末想散步完全不愁去除,這樣的社區服務真的做得很好!這也是我從未考慮搬離福田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是人們對大城市核心區的刻板印象,但就在這樣一個全國「含金量」最高的中央商務區之中,厚植生態是福田區自始至終都未放下的擔子。這裏,公園綠地在各區中最為密集:擁有120餘個公園,佔福田區總面積10%以上,編織形成「500米半徑公園圈」,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6個公園,推窗見綠成為市民的日常「小確幸」。這裏,擁有全國唯一位於城市中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伶仃福田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遷徙候鳥超10萬隻。這裏,還建立梅林水庫仙湖蘇鐵自然保護小區,對梅林水庫區域內的仙湖蘇鐵進行保護撫育及繁殖,1013株仙湖蘇鐵種群是迄今發現的全球最大的仙湖蘇鐵野生種群。
而隨着近兩年「露營熱」、「徒步熱」的興起,市民到生活社區周邊公園中親近自然、樂享假日已成為生活常態。「這樣的美景和生活舒適度,我真心希望香港的朋友都過來看看。」今年正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漫步在福田的街心公園裏,岑明峰希望兩城早日通關。
居住福田城中村 在閒逸時光裏品人間煙火氣
與岑明峰相似,香港設計師楊炘傑從2019年來到深圳後,便一直工作居住在深圳市福田區。但酷愛人間煙火味的他,選擇住在城中村附近。「無論是崗廈村,還是下沙村,這些城中村的氛圍、原住民給我的感覺都很親切。」
楊炘傑也是一名斜槓青年,此前曾在崗廈村經營一家港式叉燒店,營業時周邊鄰居會經常來找他聊天並光顧生意。「大家給了我很多溫暖,我在城中村也認識了很多深圳朋友。」楊炘傑舉例,因為自己給城中村裏的一家理髮店設計了一個LOGO,從此只要去理髮店家就不會收取費。「他們真的非常友善,讓我身處他鄉都有家的感覺。」楊炘傑說。
此外,福田作為深圳的核心區,楊炘傑認為在地理位置上,港人生活其中也非常方便,「雖然因為疫情關係,我已經幾年沒回去了。但這裏有地鐵有高鐵,有高端CBD,也有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城中村。通關以後我回香港也會非常方便。」楊炘傑希望疫情可以趕緊過去,兩地正式通關後,更多港人有機會來福田遊玩、生活。
福田10街道實現香港同鄉會全覆蓋
數據顯示,福田是深圳居深港人最多的城區,共吸引了5萬多香港同胞在這裏工作生活,擁有涉港宗親社團、居深港人社團26個。而近年來,福田區高度重視港澳工作,充分發揮毗鄰香港的人緣、地緣、業緣優勢,大力推動街道級香港同鄉會建設,並於今年實現了轄區10個街道全覆蓋。通過進一步搭建團結凝聚港人力量的新平台,積極壯大愛國愛港力量。
「香港回歸祖國25年以來,我見證了香港的繁榮與曲折,見證了兩地的互利共贏與互惠發展,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國家的強大,只有加強與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周邊地區的交流合作,才能保持香港今後的長期繁榮穩定。」香港深圳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香港香蜜湖同鄉會會長李治民認為,福田區各街道同鄉會的成立將是一個新起點、新徵程。「未來,我們將繼續積極弘揚愛國愛港愛鄉精神,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促進各街道深港居民的聯誼互動,促進同鄉會與深港各界社區團體的交流合作,促進『首善之區 幸福福田』與香港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協同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