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致天災賠償急增 加保險業促正視沿岸建屋

◆ 這類沿海興建的房屋,容易被強風暴雨捲走。    成小智 攝
◆ 這類沿海興建的房屋,容易被強風暴雨捲走。 成小智 攝

  香港文匯報訊 (特約記者 成小智 多倫多報道)加拿大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大多數主要城市坐落於海岸線一帶或平原,以致不少沿海房屋容易被暴風雨摧毀,保險業就天災作出的賠償在最近15年增加超過4倍。翻查紀錄,加拿大歷來損失最嚴重的天災均發生在最近10年,保險業估計每年要向加拿大支付20億加元(113億港元)與災害相關的賠償。

  保險局(IBC)估計全國有近80萬所房屋(約佔房屋總量的10%),已被保險業列入無法投保類別,因為這些房屋都建在非常接近易受洪水淹沒的區域,天災足以導致保險業的財務負擔增加90%。居住在沿岸地區的居民表示愈來愈難購買房屋保險,他們被迫搬離居住多年的住所。居民指出,全國有許多社區容易遭受破壞性極大的風暴摧毀,而極端氣候變化令到問題變得更糟。

  要求政府支持保險事務

  聯邦政府曾經設立一個基金幫助社區建造抗災基礎設施,但這個基金在上世紀結束前已經迅速耗費大部分資金。渥太華一再向基金增撥款項,但當局接獲的資助要求遠超其支付能力。IBC已推動聯邦政府就涉及高風險地區的洪水保險項目擔當更重大角色,例如通過與保險公司夥拍提供類似英國的洪水再保險計劃,或者仿效美國現有的國家營運保險計劃。IBC警告加拿大政府若不承諾某種形式的正式支持或直接參與,保險業本身無法獨自應對不斷升級的風險水平。

  保險業認為聯邦政府若果不規定建築物興建地點的規則和標準,容許各省市自由批准發展商在水浸高風險地區建造新樓房,天災造成的人命和財物損失只會不斷隨着氣候變化而惡化。西岸卑詩省去年11月因極端天氣而引爆的洪水災難,導致保險公司損失近6.75億加元(約38億港元),而且這尚未計算當地居民和政府需要承擔的數十億加元未投保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