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犯案手法
1.透過WhatsApp軟件向市民發出信息,訛稱是疫情中心職員,指大數據檢查到市民的行程碼是疑似密切接觸者,要求市民加騙徒的WhatsApp以作核對之用
2.致電或發電郵,聲稱市民涉及新冠病毒管制物品、郵寄物品等。騙徒會以衞生署的真實查詢電話和地址等,混合其虛構人員名字及工作編號進行詐騙
3.這些詐騙案多數以衞生署作「引子」,繼而再轉到假冒內地執法人員的電話,再指控市民涉及內地刑事案件,最終指示市民交出銀行戶口資料並轉賬
警方提醒
◆若未核實發短訊者的身份時,切勿點擊短訊內的超連結或提供任何個人敏感性資料,如銀行戶口資料
◆衞生署如需要聯絡市民,會提供相關資料以核實雙方的身份
◆衞生署人員不會要求市民提供任何敏感的個人資料,如銀行賬戶資料及密碼
◆如接到「+852」字頭的陌生來電,即表示該來電是假扮本地來電,很可能是詐騙電話
◆騙徒用改號軟件打出顯示本地電話號碼的電話,市民要提高警覺,切勿跟從來電者或寄件人提出的任何指示
◆如有任何懷疑,可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或向警方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