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大教授陳廷峰 進化遺傳學獲認可感驚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許芮榕)今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進化遺傳學專家佩博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廷峰稱,今次諾獎的「意外之喜」,是對整個進化遺傳學的充分認可,讓業界深受鼓舞。陳教授解釋,佩博通過研究已滅絕古人類的基因,加深人們對現代人類的認知,為探索「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類」奠定基礎。

  陳教授表示,以往考古學家曾在全球各地發現古人類遺骸,但相關研究受技術限制,僅限於分析骸骨,模擬古人類的外貌形態特徵。佩博的團隊最先利用基因測序技術,提取古人類遺骸上保存數萬年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樣本,製作出相對完整的古人類基因組序列,為研究人類進化打開全新大門。

  過去人們認為,現代人類的進化是循着單一方向,由一種古人類「走出非洲」演變而來。如今利用「古基因組學」技術,人們發現其實早在數萬年前,世界上就存在多種不同的古人類,他們在進化過程中相遇,共同繁衍後代。如今在現代人類體內,依然可以找到從古人類身上遺傳的基因。

  古基因助現代人適應特殊環境

  現代人類又是如何在進化中「脫穎而出」呢?陳教授表示,一些從古人類繼承的基因,或有助人類適應特殊環境。例如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的藏民身上,一些更容易適應高寒、低氧等高海拔環境的基因,或就是從數萬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遺傳得來。佩博前年一項研究也指出,南亞地區部分新冠患者染疫後病徵較重,呼吸衰竭風險高於常人,可能就與他們身上有來自古人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有關。

  進化論是現代科學的基本概念之一。陳教授提及近年來,偶爾有一些攻擊進化論或相關研究的聲音,他強調今次佩博得獎對整個學科意義重大,亦希望引起更多年輕學生興趣,吸引他們加入。在日常教學中,陳教授也不時向學生們提起佩博的研究。他形容佩博文筆出色,不但著有眾多影響深遠的學術論文,亦有不少內容詳實的科普文章,相信佩博作為業界泰斗,今次獲獎可謂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