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安制度有漏洞 工傷半癱難追責

◆已半身不遂的和哥為保住雙手活動能力,需通過器械鍛煉維持手部功能。 受訪者供圖
◆已半身不遂的和哥為保住雙手活動能力,需通過器械鍛煉維持手部功能。 受訪者供圖

◆和哥左腿截肢,上落床均要依靠安全帶吊起身體。受訪者供圖
◆和哥左腿截肢,上落床均要依靠安全帶吊起身體。受訪者供圖

◆由於長期注射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哥的手指關節僵硬,屈伸困難。受訪者供圖
◆由於長期注射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哥的手指關節僵硬,屈伸困難。受訪者供圖

  機電工因自僱無勞保拮据無依 建造業致命意外率最高

  香港的建造業致命工業意外去年多達23宗,為近5年新高,致命意外率是其他行業的5倍,申訴專員趙慧賢昨日宣布展開主動調查,審研特區政府對職業安全及健康的監管。香港文匯報訪問了多名工傷工友,揭示段段不堪的工傷經歷、道道深刻的傷痕,見證了現行職安制度上種種漏洞。機電工人和哥早年在高空工作期間,由於承辦商未有提供安全裝備,令他摔傷頸椎導致半身不遂,但他作為建造業最常見的自僱人士,缺乏勞工權益保障,難以向承辦商追究責任與賠償。目前已截去左腿的他不僅要靠輪椅代步,就連上落床也要依靠安全帶「吊上吊落」,經濟拮据生活無依。◆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今年58歲的和哥從事建造業數十年,早年的一次高空維修工程改寫他的一生。當時,他在一間殘廁進行小型工程,需在離地兩米的高空工作,根據《離地工作安全指引》應當使用工作台,但由於工地狹小,搭建工作台困難,承辦商只提供鋁梯。

  焗用鋁梯出事 索償限循民事

  和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述:「鋁梯望落去硬淨,以為安全。」然而地面凹凸不平,鋁梯一直不穩固,站在梯上的和哥東倒西歪,一不小心便摔在地上。不幸的是,他頭部着地撞向地上的硬物。工友發現後馬上將已昏迷的和哥送院,雖然撿回性命,但頸椎受損,自此半身癱瘓,在接受長達14個月的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康復護理後,活動能力仍未見起色。

  和不少建造業散工一樣,和哥也是自僱人士,不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一直獨身在港生活的和哥孤苦無依,更失去收入來源,十分彷徨。自僱的身份令和哥無法從勞工相關條例提出訴訟,若要向承辦商問責只能循民事途徑索償,但也是困難重重,「我現在落床都困難,邊有精力請律師、打官司呢?輸咗仲要賠埋老本。」最悔恨難返的是他當初無自行購買勞動保險,「現在醫療費、生活費及請工人照顧我起居的開銷,全靠社署傷殘津貼以及一份意外人壽保險的賠償金支付。」

  申綜援亦難支 哀嘆「燒錢等死」

  早前,保險公司終於向和哥發放160萬元意外保險保金,但面對入不敷支的經濟壓力,和哥感慨道:「長貧難顧。」目前,他以每月7,000多元聘請一名外傭照顧起居,每月生活開銷最少一萬多元,而添置電動床、電動輪椅等殘障人士設備亦花費數萬元,和哥直言:「保險費仲剩返幾十萬,就算每月有政府4,000多元的傷殘津貼,又可以捱多幾耐呢?」和哥表示,如果走投無路唯有申請綜援,但綜援金僅能抵消聘請外傭的開支,生活費還是無着落,和哥嘆息道:「燒錢等死囉。」

  議員:「指引」只是鼓勵性質

  勞聯秘書長、立法會議員周小松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建造業分判制度下,不少承辦商未有為工友提供足夠安全的設備,是事故頻生的主因之一,然而特區政府目前並無法例規定強制使用安全裝備,「只是鼓勵性質,但至少政府應吸取意外頻發的教訓,加強指引及建議,鼓勵承辦商及工友使用更為安全的裝備。」

  同時,建造業目前有不少從業者屬於自僱人士或「假自僱」,不受《僱員補償條例》的保障,「有些僱主為減少責任降低成本,要工友簽紙認係自僱人士,所以無須為他們購買勞動保險,甚至完全不提供工作設備。這些自僱或『假自僱』工友,工傷時需要面對更漫長繁複的法律程序及更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