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促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工聯會促請特區政府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改善薪酬福利待遇,加強職業培訓,解決行業人手緊張問題。
◆工聯會促請特區政府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改善薪酬福利待遇,加強職業培訓,解決行業人手緊張問題。

  疑低薪「假招聘」搵藉口聘外勞 倡「先聘請後培訓」解入行難

  香港經濟活動隨着疫情穩定而逐步復常,多個行業均出現人手不足,希望透過輸入外勞解決問題。工聯會理事長黃國、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及各行業工會代表昨日舉行記者會,反映不同行業的實際就業情況,包括工時長、職安環境欠佳且薪酬偏低,令行業流失率高,亦無法吸引新人入行,甚至懷疑有人以偏低薪酬「假招聘」,然後以請不到人為由輸入外勞。工聯會促請特區政府制定人力資源政策,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包括積極推動特定行業提高薪酬待遇;改善行業工作條件,包括減少長工時並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提高培訓津貼,實行「先聘請 後培訓」,解決新人入行難的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

  建造業、安老護理業、運輸業界均爭取特區政府對輸入外勞「開綠燈」。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權益主任吳偉樑指出,疫情緩和下,大量被延誤的建築工程得以恢復,大型基建項目亦陸續啟動,令行業突然出現缺人情況。不過,他留意到部分招聘廣告的薪酬不符行規,減低應聘者的意慾,「如鑽探機長,招聘廣告上平均日薪僅約1,000元,但實際市價應可達1,500元,聘用形式也不是行內工友所接受的日薪制,令人懷疑僱主僅作假招聘。」

  安老護理業是長期依賴輸入外勞補充人手的行業之一。醫院診所護理業職工會幹事謝達榮指出,本地工人並非無相應的人力資源,癥結在於行業工資實在過低。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去年護理員的每月工資中位數僅14,150元,較同期僱員工資中位數少約32.1%。同時,不少私營院舍的工時或長達12小時,即使有新人入行也留不久。

  僅17.1%護理班學員願入行

  據他了解,在最近修讀護理員精修班中,有1,750名畢業學員完成3個月就業跟進期,就業率超過80%,不過,只有300人從事護理安老行業,入行就業率僅17.1%。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陳兆華指出,專線小巴司機面臨人手荒問題,主要原因在於全職專線小巴司機月薪僅得萬多元,薪酬水平十多年間加幅甚微,相對巴士車長標榜月薪可達2萬元差距甚大,亦導致行業人手老齡化。

  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表示,最近特區政府放寬入境限制,部分航空公司開始增加航班,航空業有復甦跡象,惟目前部分原從業員已轉職及無意重回本行,行業的收入亦大不如前,人手嚴重不足,希望航空公司能改善薪酬。

  倡劃一私津院舍從業員薪酬

  黃國指出,當勞動力短缺時,在供求關係下一般會引致工資上漲,惟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香港於過去十年間的實質工資指數增長僅約4.5%,在職貧窮問題突出。

  他強調,薪酬待遇才是吸引人才入行的最大誘因,「若然放任輸入外勞,打爛工人飯碗,壓低工人工資增長,只會增加社會怨氣。」他以安老護理業為例,建議政府將護理員的基本薪酬提升至平均2萬元以上,並劃一私院津院從業員的薪酬待遇,從而減少院舍輸入外勞,保障本地工人能夠優先就業。

  對市場上長期出現「有工冇人做」的行業,除了薪酬待遇外,丘燿誠認為工作環境欠佳及行業陋習也是沒有新人入行的原因之一,「建造業的職業安全問題、安老護理業『厭惡性』的印象、飲食業『落場』的傳統等,工時長、工資低、職安環境差,試問如何吸引生力軍入行?」

  他指出,部分輸入外勞的行業並非缺乏本地人手,惟本地招聘的程序出現問題,例如招聘廣告上的薪酬過低、聘用形式不符行規等,刻意造成難請人的假象,目的只為輸入外勞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