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為未來】面對人機共存 抓緊發展機遇

◆ 工業革命的演變。 作者供圖
◆ 工業革命的演變。 作者供圖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經過一年分享AI知識及其於生活上的應用,相信大家都加深了對AI的認知。究竟AI在歷史長河中扮演什麼角色?未來兩期專欄,我們會講解一下AI的歷史意義,以及其對人類勞動市場的影響。

  人類歷史共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源於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中葉,人們發現蒸氣,並利用它來促進機械化生產,取代了部分人力工作,並令紡織和製造工廠工作興起。19世紀末,隨着製造和生產技術進步,加上新能源如電力、天然氣、石油等,令生產線可大量生產,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帶動生產線工人的興起。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後,自動化計算機和資訊科技進一步提高生產力,並創造了服務業職位,如電腦技術員、電子工程師、會計師、文書和行政人員等。

  踏入21世紀,AI、機械人、物聯網(IoT)、基因工程、量子計算等不同領域結合,令物理、數碼和生物世界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我們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這次工業革命中,林林總總的新科技將會衝擊社會各個層面,顛覆二戰後七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多國政府意識到發展AI的潛力,以及它將會為世界帶來的機遇,因此都提倡將AI教育納入課程中,及早裝備下一代擁有「21世紀技能」。

  近年,香港特區政府逐漸將AI元素加入到中學課程中,着眼培養學生的慎思明辨思維,以及創造力和數位素養。有見及此,本計劃創建了適合香港初中學生的AI課程,裝備新一代具備「21世紀技能」,讓他們對創新科技的原理、影響及倫理有更全面的理解,裝備他們面對人機共存時代下的挑戰和機遇。

  這場高速發展的工業革命為我們帶來巨大的挑戰。每當提到開發AI或機械人,人們其中一項最關心的議題是它為勞工市場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探討一下未來職業的發展與去向。

  觀看影片了解更多:

  ◆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https://cuhkjc-aiforfuture.hk/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聯合主辦,旨在透過建構可持續的AI教育生態系統將AI帶入主流教育。通過獨有且內容全面的AI課程、創新AI學習套件、建立教師網絡並提供AI教學增值,計劃將為香港的科技教育寫下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