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加費潮 幼園最高翻倍

疫下停面授營運添壓 獲批數目遠超去年
疫情持續衝擊本港經濟,多次停止面授課和學生人數減少更對學校營運構成壓力。教育局昨公布2022/23學年全港學費調整情況。其中,在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中,有211所學校獲准加學費,較去年多出逾倍。本報記者發現部分學校加幅驚人,有原學費基數較低的全日制幼稚園在扣除政府資助後,今年學費增加100%。直資、私立及國際學校方面,本學年加學費的學校數目亦明顯增加,直資校加幅較為溫和,平均加約2.5%,私立及國際學校則各增4.2%。疫情之下學費上升,家長負擔百上加斤。
教育局昨日公布,截至本月5日已完成審批727所參加幼稚園計劃的幼稚園的學費,其中半日班部分,有480所學費不變及9所加費;608所提供全日制/長全日制課程的幼稚園中,共202所加費,另403所學費不變,3所減費。目前,尚餘26所幼稚園需要遞交補充資料,局方會因應需要提供協助,以期盡快完成餘下審批。
獲准加費幼園增至211所
今年加學費幼稚園達211所,與去年約90所相比明顯大增。除了加費的學校數目多,多所學校加幅亦明顯較高(見表)。當中位於葵涌的中華基督教會全完幼稚園,全日班去年全年學費只需要1,650元,即平均每月150元,但新學年收費增加一倍至3,300元;將軍澳的比華利中英文幼稚園,其全日班學費由4,764元增至7,164元,加幅亦逾50%。
不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亦有多所在新學年加費,更不乏本身學費較高的「天價」幼稚園,例如耀中國際幼稚園的全日制幼兒班及低班,今年各加價3%至213,466元及221,177元;在半日班方面,德瑞國際學校加價8%,本學年學費達168,600元。
教育局表示,在幼稚園教育計劃下,今學年有約九成半日制幼稚園全免學費。至於全日制/長全日制學校,是基於共同承擔原則由家長支付部分額外費用,今學年期每期學費中位數約890元,只比去年增加約10元,整體學費仍處於低水平。
另外,本學年加學費的直資、私立及國際學校數目明顯增加。教育局總計共批准167所學校加費,遠多於上學年的87所。在不同學校學費方面,本報翻查各校最新《收費證明書》,大多數直資校加幅都較低,只有數所學校高於3%,例如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小四級學費由69,860元增加逾一成至77,390元,該校其他級別加幅則約4.5%;林大輝中學中一級學費加8.3%至39,000元,其他級別約為2.7%;英華書院各級學費增7.7%至24,000元。
漢基國際學費加至29萬
在私立學校方面,以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加幅較高,其11及12級學費加8%至136,048元。國際學校則以漢基國際學校繼續蟬聯全港最高學費,其12及13級學費達291,200元,比去年上升6%。
在審批直資、私立和國際學校的調整學費申請方面,教育局表示,對直資學校,局方會仔細審視學校提交的財政預算和調整學費的理據,並確定學校向家長提供財務資料和解釋加費理由。至於私立和國際學校學費,教育局會仔細考慮學校提出的理據及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