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把握機遇吸才 增文藝影響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香港要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除了政策層面的工作,更需要藝文業界廣泛參與。多位業內人士昨日在專題論壇上表示,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面對許多競爭,因此香港更要把握機遇,吸引人才、創新內容、提升藝術影響力、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不能讓機遇變成遺憾。
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表示,香港可學習外國優秀經驗,主動將文化內容及人才推向世界各地。除了頂尖的藝文界人才,香港還需要基礎人才的支持,以及需要提升整個社會對文化的重視度。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強調,提升香港的文化藝術影響力很關鍵。很多文藝機構在選擇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開展項目時,都會更注重參與的觀眾量,以及媒體的傳播力。
文化與旅遊融合是大趨勢
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程鼎一表示,文化與旅遊的融合是大趨勢,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好契機。過去兩年,旅發局正在思考重新定位香港的旅遊品牌,更通過全球調查看到遊客會更希望了解當地的歷史及藝術文化。
亞洲演藝研究創辦人及總監毛俊輝表示,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需要業界願意付出時間、心血,以及培育後生,同時爭取有經驗的人才來港發展。
著名視覺藝術家劉小康建議特區政府在制定政策上,推動香港業界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共贏,不能讓機遇變成「遺憾」。
出席了論壇的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在Facebook發帖表示,國家去年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不但是對香港多年來蓬勃發展的文化藝術界表示充分肯定,更為業界帶來龐大的發展機會。
他將就如何促進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向特首提交建議,希望政府在10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更具體的措施,與文化藝術界的朋友,共同為香港文化藝術發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