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謀建「令和版大和號」 軍事擴張愈走愈遠

日本新型神盾艦噸位與其他軍艦對照
日本新型神盾艦噸位與其他軍艦對照

  擬搭載長程導彈大增攻擊力 打造兩艘最快2027年服役

  日本防衛省前日公布2023年度軍費預算要求草案,規模達5.59萬億日圓(約3,100億港元)再創新高,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防衛省提出建造用來搭載神盾導彈防禦系統的兩艘大型水面戰鬥艦,當中列明新艦排水量將達2萬噸左右,若然成事,將與海上自衛隊現時最大型的「出雲」級準航母相若,有機會成為日本最大軍艦,堪稱「令和版大和號」。不過日本傳媒引述自衛隊相關人士直言,這艘軍艦最終可能與當年「大和」號一樣,淪為落後時代的無用產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上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近年來,日本在軍事擴張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包括大幅增加防衛支出,大力發展反導、外空、高超音速武器等軍事技術,強化美日軍事合作,謀求發展所謂「反擊能力」。甚至有人鼓噪要同美國「核共享」,這將嚴重違背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政策,嚴重威脅亞太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

  排水量約兩萬噸 或達「出雲」級

  日本之所以要興建新的神盾艦,目的是作為防衛省放棄由陸上自衛隊部署「陸基神盾」的替代方案。根據防衛省列出的預算要求,新的神盾艦預計全長約210米、寬40米,標準排水量約2萬噸左右,足足是自衛隊現有最新型神盾艦「摩耶」級的兩倍多,與1.995萬噸的「出雲」級相若甚至更高。雖然防衛省沒有提出明確造價,但估計肯定會超過「摩耶」級,甚至可能比起部署「陸基神盾」預計所需的4,000億日圓(約255億港元)更多。

  防衛省表示,新艦將主要用於長時間海上反導警戒,大型化有利於減輕海上搖擺;也為日後增加反高超音速和激光武器預留空間。防衛省相關人士補充解釋,新艦將沿用「陸基神盾」系統的SPY-7雷達,由於這款雷達比目前神盾艦使用的更重,為保持重心平衡,需要加大船體。

  新艦船員預計為110人,約為目前神盾艦的三分之一,全體船員都享有獨立房間。武器裝備方面,新艦將搭載SM-3 Block 2A和SM-6防空導彈,並計劃搭載長程巡航導彈,讓新艦不僅具備攔截導彈能力,還具備所謂「反擊能力」。在本次的草案中,防衛省已編列了新艦的設計費和引擎購買經費,預計第一艘於2027年度末服役,第二艘於2028年度末服役。

  《讀賣新聞》上月中曾報道,防衛省計劃在新建造艦隻上搭載新巡航導彈,使其具備破壞敵方導彈發射基地的「反擊能力」。新彈以陸上自衛隊12式岸基反艦導彈為基礎改良,射程可達1,000公里。《讀賣新聞》之後更進一步透露,新艦還將搭載陸自03式中程地對空導彈(中SAM)的改進型,提升對敵方導彈軌跡的預測能力。

  巡洋艦早落伍 受自衛隊內部質疑

  不過防衛省計劃建造新型神盾艦的消息一出,立即就引來各方質疑。時事通信社就指出,日本政府目前財政狀況嚴峻,有必要向外界說明新的造艦計劃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此外分析也指出,2萬噸級軍艦實際已經達到巡洋艦級別,然而近年全球最先進的水面作戰艦艇一般都只有1萬噸左右,例如美國最新型神盾驅逐艦「伯克」級便只有9,800噸,現時再建造巡洋艦根本是倒退。時事通訊社亦引述自衛隊相關人士質疑道:「『大和』是在戰時投入大量經費建造的,但完成時『大艦巨炮主義』已經落後於時代了。新艦很可能會與『大和』號落得同一下場。」◆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