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踢爆11環團涉暴 狂擸數千萬公帑



披「環保慈善」綠皮 藏反中亂港黑心
港人愈來愈注重綠色生活,不同類型的環保慈善團體應運而生,但「元朗監察議會聯盟」(下稱「聯盟」)踢爆11間環團參與反中亂港惡行,包括借環保之名進行所謂的「慈善籌款」活動,其間散播仇恨香港特區政府的言論;黑暴期間,以垃圾回收站作為據點,播放煽暴電影,鼓動居民參與黑暴活動。香港文匯報記者跟進調查發現,這些環團披着「環保慈善」的「綠色外衣」,過去三年領取數以百萬甚至千萬元的環境及自然保護基金撥款。其中,「綠領行動」3年間的撥款高達1,320萬元;「智在環保」2020/21年度獲得約68萬元政府撥款,但員工薪金開支就佔多達33萬元。聯盟去信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促請特區政府設立機制,以免政府的撥款「養」黑暴分子。環保署昨晚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強調,特區政府決不容許,更不會資助任何可能涉及鼓吹「港獨」、煽惑市民仇恨特區政府,或違法的項目或行為,一旦發現,必定依法嚴肅處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涉事的環團包括:「環保觸覺」、「綠領行動」、「守護大嶼聯盟」、「創建香港」、「香港自然生態論壇」、「龍尾環境教育中心」、「自然脈絡」、「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土地正義聯盟」以及「智在環保」,其中的關鍵人物是「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前煽暴派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他是集結這些團體的關鍵人物。
設站播片 誣警「濫用暴力」
元朗監察議會聯盟召集人李月民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近年有不少環團在元朗區活躍,其中一個名為「不是垃圾站」的團體早於2016年11月在元朗區設立垃圾回收街站,起初居民不以為意,但到2019年黑暴發生後,居民才發現這些團體的陰謀。
他表示,2019年7月16日晚上,元朗鳳琴街「不是垃圾站」回收街站中有人播放誣告警方濫用暴力的影片,引起現場部分元朗居民公憤,居民隨即趕走了該街站的人員,「其後(前煽暴派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號召7月21日反攻元朗。」
李月民經調查後發現,「不是垃圾站」的回收街站在朱凱廸議員辦事處的支援下於元朗創辦,其後開設到全港各區。朱凱廸Facebook專頁更顯示,早在2019年4月22日,他號召元朗的反修例巡遊就是以「不是垃圾站」在元朗鳳攸北街休憩處的街站點為集合大本營。
時至今日,朱凱廸、林卓廷等人已被捕,但這些環團餘孽未被剷除,部分團體更一直獲香港特區政府環保署的撥款,其中「環保觸覺」、「綠領行動」、「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以及「智在環保」4間,屬於《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及慈善信託。
獲68萬撥款 員工薪水佔33萬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護基金顯示,「綠領行動」過去3個財政年度,共獲1,320萬元基金撥款,該團體的年度財政報告顯示每年的員工薪金多達100萬元;「智在環保」過去3個財政年度共獲680萬元基金撥款,其財政報告則顯示,單是2020/2021年度獲得約68萬元政府撥款,員工薪水開支就有33萬元。
李月民對此表示,過往申請成為免稅慈善機構審核嚴格,但近幾年就特別寬鬆,「註冊一間公司幾千蚊,再搵個會計師,畀2萬至4萬元,快則半年、慢則一年,就可以申請成為慈善團體。」
他指出,成為免稅慈善機構後,就合資格申請各種政府資助,尤其是環保類基金申請相對容易,但對這些團體的行為卻缺乏監管,「近年,部分環團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批款起碼10項所謂環保活動,獲得數以千萬元政府公帑撥款,但原來他們攞政府錢反政府,2019年8月5日曾參與大罷工反政府。」
環保署昨晚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特區政府決不容許,更不會資助任何可能涉及鼓吹「港獨」、煽惑市民仇恨特區政府,或違法的項目或行為,一旦發現,必定依法嚴肅處理。如有需要,署方會尋求律政司的意見和相關部門的協助,以決定合適的跟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