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子談訪錄】孫玉菡:多管齊下照顧老友


研增低收入照顧者津貼 用好國家支援鼓勵北上設院舍
香港正面對老齡化挑戰,預計2027年每4名港人當中,便有1名長者。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現屆特區政府的福利工作重點是「一老一幼」,尤其長者更是重中之重,故除了增加院舍宿位供應量外,重點會放在以社區為本的「居家安老」,未來將加強醫社合作及優化社區長者的照顧服務,包括增加低收入照顧者的津貼等。院舍方面,特區政府會用盡方法,確保院舍人手供應可以持續發展,期望年底有具體措施。他還提到,特區政府會用好國家支援,加強與內地發展對接,例如鼓勵更多機構到大灣區內地城市開設院舍,讓更多有興趣的香港長者可到內地頤養天年。◆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孫玉菡指出,現時香港有165萬名長者,佔人口比例約20%,預計2027年長者人數將增至190萬,佔比亦升至約25%,即每4位港人之中就有一位長者。他表示,香港的未來正面對高齡化挑戰,「大方向必定是社區為本及居家安老。」他指出,大多數長者具備居家安老的條件,「其實特區政府過去已推出許多社區照顧的前瞻措施,包括6萬個專為相對體弱而有條件居家的長者而設的名額。」現時社區長者絕大多數都是依靠照顧者,特區政府未來會在資源配合下推出一些措施,令社會認同照顧者的付出與貢獻,包括增加低收入照顧者的津貼等,會適時公布。
社區照顧服務券研恒常化
另一方面,社署於2020年10月推行的第三階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將於明年9月結束,孫玉菡指會研究如何優化及是否恒常化。他同時提到,推動「醫社合作」是未來的大方向,期望透過加強現時地區長者中心及地區康健中心的合作,減少長者到醫院的需要,「目的是希望將長者留在社區,這同時亦能減少使用醫療資源。」
雖然院舍只屬「居家安老」的後援,但隨着人口老化,老人院舍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孫玉菡形容院舍供應的工作要深耕細作、提前規劃,政府已有一套計劃,包括早前已公布未來公營房屋要預留5%總樓面面積作福利用途,以及在賣地計劃中加入興建安老院舍的地契條款等,希望能增加院舍供應,「根據現有規劃,已知有1萬個優質宿位在手,當中約6,200個是津助宿位,其餘則屬自負盈虧。」
盼增部門協作加快建社福設施
對於香港文匯報早前報道指,特區政府於2013年推出「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以來,9年過去只有6個參與項目落成投入服務、1個項目進入建設階段,其餘43項仍處於走程序的狀態,孫玉菡指已請同事重新審視每宗個案,並針對可行方案向機構提供最大協助,「興建社福設施的確要走好多不同部門,期望能加大部門之間的協作能力,讓機構走少幾轉,以期縮短整個流程。」
孫玉菡表示,除了增加院舍供應數目及透過修改院舍條例提升院舍質素外,亦必須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他說:「照顧長者始終是要靠人,人手挑戰主要來自基層護理員及護士人手兩大方面。」他指出,現時每年約4,000宗透過補充勞工計劃下輸入的外勞當中,半數屬私院照顧員,因此特區政府便在第五波疫情期間簡化申請程序,逾3,000名照顧者獲批工作,惟僅能應付人手需求短期狀況。
他強調,大原則仍是以本地就業優先,不論再培訓抑或啟航計劃等,都是務求增加本地人手供應,特區政府會審視現有措施,尋找出能持續供應基層護理員及護士人手的可行辦法,「今天的確沒有很好具體的方法,但這是施政的大理念,期望可於年底推出一些措施。」
強制虐兒舉報法案冀明年提交
至於兒童方面,孫玉菡承認「童樂居」事件反映該機構之前的監管制度不理想、不全面,亦明白到社會十分關注虐兒事件,期望能於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強制虐兒舉報的法案,為兒童帶來更多保護。
他並提到,勞工及福利局會針對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學前兒童,把握「黃金時間」,盡早介入並提供所需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