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收入不遜港 港青北上可「取經」


人才交流需要雙向流動,內地優秀青年流入香港的同時,港青亦應勇敢走出去。一項對居於大灣區內地9市港人的調查顯示,在2,500名受訪者中,有近六成受訪者的月收入介乎2萬至4萬港元,高於本港月薪中位數的1.87萬元。以地域劃分 ,9市的港人人均收入,居江門港人收入水平最低,深圳、廣州兩地月入最高(見表)。
此外,學歷水平亦是決定個人收入的關鍵因素,隨學歷增長,個人月收入呈增長趨勢。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表示,從調查結果看,港人在內地工作的收入並不低於在港,年輕港人即使未下定決心長期在內地生活,都可先嘗試北上汲取經驗。
不過調查亦發現,港人北上同樣存在融入困難問題。近半來到內地工作的港人是就職於港資企業,逾六成在職人士的直屬上司為港人。調查指出,對於這部分北上港人而言,其在內地就業如同身處一塊香港「飛地」,而非真正融入當地勞動力市場。
生活融入方面,9市亦存在較大差異,深圳、東莞兩地逾半受訪者居住在以香港人為主的社區中,而江門、佛山兩地的這一比例僅有不足一成。逾四成(44.3%)受訪者表示,與居住在同一小區的內地人互動頻率為「偶爾」或「幾乎沒有」。
團隊建議,特區政府應針對不同北上人群特徵,提供相應政策支持。例如對青年群體,可透過網絡平台,提供大灣區9市的就業資訊、投資機會、進修資源等。而對於已在9市生活一段時間、特別是已婚已育港人,如何幫助他們在工作之餘融入內地生活,解決其家庭和子女照顧問題,則是影響其長期居留意願的重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