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中概股退市你想知的四件事

  1、為何有中概股被美列入退市風險名單?

  美國在安然公司因會計醜聞倒閉,後於2002年頒布《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審計情況必須接受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檢查。

  在隨後的二十年談判中,中美就讓美國監管部門到中國檢查中國企業的審計情況存在爭議。特朗普政府任內中美緊張關係升級,這個長期的會計問題逐步演變成一個政治問題。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咖啡零售連鎖店瑞幸咖啡被發現2019年大部分營收造假,中美審計爭議進一步升級。2020年特朗普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要求中概股必須接受美國的審計檢查並交出會計底稿,否則不得在美國市場交易。PCAOB還制定了不交出會計底稿的企業的退市安排,因此有大批中概股被列入退市風險名單。

  2、有多少中企被列退市風險名單?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今年7月31日將阿里巴巴等新一批中概股列入退市風險名單。至此,該名單已擴展至159家。

  在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3個月內,15家在PCAOB註冊、位於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會計師事務所簽署並發布了在中國運營的上市公司的審計報告。15家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上市公司數量合計192家,對應的全球總市值約1.7萬億美元;其中,前十大公司總市值約為1.1萬億美元。

  3、被列入名單後多久才被要求退市?

  根據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自2021年年報起,若PCAOB連續三年無法檢查在美上市的公司的會計底稿,則SEC將禁止該公司的股票在全美交易所交易,並強制退市。據此規則,最早退市時間為2024年年初,即2023年年報發布之後。

  4、中概股可如何化解從美退市風險?

  回流到香港作主要上市,是這些中概股目前的最佳選擇。自2018年港交所改革上市制度後,愈來愈多中概股在港美兩地上市,但大多仍以美國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多以「第二上市」模式掛牌。美國股市容量大,科技股估值高,是中概股選擇赴美作主要上市的主因。在港作第二上市,因聯交所默認該股份受美國監管機關監管,很多香港上市規則可被豁免,上市成本低,但其在美股退市會影響港股的交易。在港作主要上市,因擁有美國及香港兩個同等的上市地位,受香港監管,可被納入互聯互通的港股通標的,同時股份在美退市也不會影響港股的交易,但回港流程是完整的香港上市申請,須遵守的規則與在香港IPO的公司要求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