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瞬間】永遠的年輕人——賈誼新論
唐 涘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這是賈誼奏呈漢文帝的《治安策》開首第一句話,除了留給我們「痛哭流涕」這一成語外,還留下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長太息」——只有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差可比擬。
賈誼是西漢初期最大的政論家、思想家、哲學家,文才、見識、膽氣都十分卓著。他的意見多被漢文帝採納施行而影響於當時的政治,特別是在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構建方面多有建樹;他的《治安策》等文章,誠如魯迅所言,是「西漢鴻文,沾溉後世,其澤甚遠」。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只活了33歲,令人扼腕嘆息。「天妒英才」,世人多用此語形容短命的人,然而古往今來真當得起這個詞的人實在屈指可數,用在賈誼身上,卻是再恰當不過。
賈誼在後人筆下常以「賈生」「賈太傅」的稱呼出現。他曾兩為太傅(長沙王太傅、梁懷王太傅),正如阮籍被稱為阮步兵、杜甫被稱為杜工部一樣,「賈太傅」是以官職為稱。而稱之為「賈生」,就盡顯人們對他的喜愛,他就像一位才華橫溢的鄰家小弟,雖已逝去,卻永遠保持着年輕可愛的形象。
賈誼18歲時就以文才聞名於洛陽城,很受當時的河南守(相當於省長)吳公的賞識。文帝即位不久,吳公做廷尉(司法部長)。在吳公大力舉薦下,賈誼入朝為博士,時年22歲,很快在眾博士中脫穎而出,受到文帝激賞,一年內升至太中大夫。20歲出頭就當了司局長,可謂少年得志。賈誼之才,如果只是舞文弄墨、吟詠風月的文士之才,那充其量只是皇帝身邊的文學弄臣,並無足觀;賈誼之才,是經世濟民的政治家、思想家之才,是中國古代士人理想中的平治天下、致君堯舜的王佐之才。文士之才與王佐之才的完美結合,這是賈誼身上最難能可貴而令人不可企及之處。
文帝想重用賈誼,與朝臣商議,打算讓他任公卿之位(省部級以上官職)。軍功集團的老臣子們對此強烈不滿,詆毀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這裏面夾雜着武將與文臣、身居高位者與後起之秀、守成者與改革者之間紛紜複雜的矛盾,既有理念之爭,也有意氣之爭、利益之爭。在官場中,文武藝是硬實力,但硬實力有時並不可靠。處於種種矛盾漩渦中的賈誼,除了自己的才華外,在朝中毫無根底,其難以在朝中立足也就不足為奇了。文帝不會為了一個洛陽少年而與眾多老臣作對,於是開始疏遠他,還把他調離中央,讓他去做長沙王太傅。後來,文帝想念賈誼,把他召回長安,談論鬼神之事到夜半。這就是著名的「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詩)。此後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治安策》的主要內容就是在梁懷王太傅任上寫就的,那時賈誼還不到30歲。沒幾年,梁懷王墮馬身亡,賈誼非常自責,經常悲傷哭泣,一年多後就去世了。
秦漢間是中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賈誼以年輕人特有的蓬勃朝氣,以如椽大筆寫就各種長篇短章,為處於轉型期的漢王朝注入一股清流。
賈誼的價值,有一時的,有永久的,其政治價值是一時的,隨草木而同腐;其文章價值是不朽的,與天壤而同久;賈誼已經成為千古言說不盡的人文意象,引發後人無數憑弔。賈誼猶如橫空出世,在西漢歷史的天空中倏忽而過,留下了一束短暫而耀眼的光芒,卻給歷代後人以光亮、啟迪、寄託,其「沾溉後世,其澤甚遠」的,又豈止文章而已哉!
司馬遷讚賞晏子,深情地感嘆道:「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我對賈生,同有此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