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廊:紫藤花下漸黃昏

  朵 拉

  未見過紫藤之前,聽朋友說紫藤之美。朋友似乎在背誦文章:「有的花,雍容華貴,丰姿卓絕,一顧傾城,一瞥驚鴻,富貴之氣盈面而來,誰人不知這花的名字叫牡丹。有的花,碎碎點點,似不起眼,花一綻開卻芬芳馥郁,香氣四溢,叫人難忘記,這是清雅的桂花。而有的花,絢艷芳香,燦爛明麗,盛開季見花團錦簇,燦若雲霞。」背完書面語後,再用白話跟我說:「你找機會親眼目睹那密密匝匝、紛紛揚揚的花瓣雨,或說紫色瀑布,唔……應說像流蘇,不不不,看着就是一片紫色花海……」再思考一下,朋友用感嘆結束對話:「你見過珠簾懸掛?瓔珞遍垂?就那樣唯美浪漫,你一定要親眼看見,才知紫藤花究竟有多美!」

  一大堆活色生香的形容詞,讓人心蕩神馳的紫藤花仍住在文字裏。南洋尋不着紫藤,一直到有一年春天,一團藝術家到加拿大采風,一路上頻頻和金黃色洋水仙及深紅淺紫粉嫩的櫻花相遇,正在目不暇給之際,車子停在維多利亞寶翠花園。

  很久以前讀過「亂花漸欲迷人眼」、「萬紫千紅總是春」,實現在寶翠花園裏。舒適寫意地漫步,迎面而來的姹紫嫣紅,爛漫怒放的鮮花品種數不勝數,無法想像花園前身是一座佔地5.26公頃的礦廠兼混凝土工廠,老闆羅拔布查德將石灰礦場採伐殆盡後,愛花的夫人珍妮·布查德不經意間種下喜歡的玫瑰,於1905年聘請日本景觀設計師規劃了一個日本庭園,1929年又建造一個意大利風格的花園,並擴大玫瑰園,其中最著名的是由採礦後遺下的深坑改建的「下沉花園」。

  這個世界十大最美私人花園,單是黃水仙和鬱金香就有20萬株,為了四季有鮮花供人觀賞,花園尚有700多不同品種的花樹。一天種一種,700多種要種上兩年多呢!花園修建初期,有位英國植物學家過來參觀,語帶輕蔑對布查德夫人說:「你這裏的花雖然種類繁多,但有種花肯定沒有。」珍妮虛心求教是什麼花呢?英國人高傲地說︰「藍色的罌粟花。」原來他就是發現了藍色罌粟花而獲得皇家園藝學會獎的年輕人。珍妮帶年輕人參觀時,指着一叢藍色罌粟花問道:「你說的是這種花嗎?」

  就連罌粟花也在萬花叢中,所以在花園裏遇見紫藤花也無須驚訝了,卻叫嫵媚優雅的紫藤花驚艷之極。「夢幻浪漫的紫藍瀑布,鮮艷絢爛的紫紅垂簾」,並無絲毫誇張。大家心動目眩爭相拿起相機。那個還用菲林攝影機的年代,要看照片要先沖洗出來。陶醉在風情萬種的紫藤花瀑布下的一眾畫家,去機場的巴士上,仍滔滔不絕在誇讚紫藤的非凡魅力。後來教學生畫紫藤,未開始動筆先看照片,紛紛驚呼紫藤的美艷,重演一見鍾情的畫面。沒想其中一個特愛文學的學生說,唐朝有個不喜歡紫藤的詩人。

  紫色在唐朝是高貴顏色,只有親王和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穿紫色。人間紫禁是皇帝住的地方,天上紫微是皇帝星。紫微代表皇權,紫微命指的是皇帝命。紫藤尚是長壽樹種,象徵富貴長壽的紫藤多種在皇宮和貴族庭院,也成寺廟的標配。串串簇簇的紫藤花垂懸如同搖曳的綬帶垂幡,加上陣陣香氣,既典雅大氣,又如夢如幻,栽種紫藤之地總帶詩情畫意。李白的《紫藤樹》︰「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李德裕把對紫藤的懷念刻畫在詩裏:「遙聞碧潭上,春晚紫藤開。水似晨霞照,林疑彩鳳來。清香凝島嶼,繁艷映莓苔。金谷如相並,應將錦帳回。」然而,同是唐朝人白居易,卻把趨炎附勢、攀附權貴的小人比作紫藤:「藤花紫蒙茸,藤葉青扶疏。誰謂好顏色,而為害有餘。下如蛇屈盤,上若繩縈紆。可憐中間樹,束縛成枯株……先柔後為害,有似諛佞徒。附着君權勢,君迷不肯誅。又如妖婦人,綢繆蠱其夫。奇邪壞人室,夫惑不能除……」

  提起白居易,誰人不憶《琵琶行》,從「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到長安歌女的琵琶樂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再到「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詩人分明在歌女的琵琶聲中流自己心事的淚。

  原來白居易有個青梅竹馬戀人湘靈,因白的母親反對導致分手,白居易的情詩「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令人悵惘。他帶着愛而不得的遺憾奉母命娶妻時已經37歲,44歲再遇40歲初戀人湘靈,據說相逢地點就在潯陽江頭。

  偶遇成就他兩首《逢舊》︰「我梳白髮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應被傍人怪惆悵, 少年離別老相逢。」「久別偶相逢,俱疑是夢中。即今歡樂事,放盞又成空。」當人們都說白居易名詩《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敘述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後來的研究者卻認為,這首情真意切、催人淚下的詩是白居易藉着對歷史人物的詠嘆,抒發自己悲痛的心情。

  寫感情詩淋漓盡致的白居易,寫到那麼美的紫藤卻欲語還休。年輕守寡的母親身體多病,他到慈恩寺為母親祈福,見寺廟門口華美的紫藤花在即將過去的春天裏漸次凋落,詩人感傷「慈恩春色今朝盡,盡日徘徊倚寺門。惆悵春歸留不得,紫藤花下漸黃昏」。看着輝煌燦爛的紫藤正在一朵一朵飄落,詩人深刻體會「人生沒有完美」和「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