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金融市場開放進程及其全球影響如何?(三之三)

  艾西亞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吳卓殷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

  從 2020 年 7 月 23 日起,外商可以在內地全資擁有各類金融業務。銀行和財產保險全面開放,人壽保險、基金和證券的開放是循序漸進的,2019年實體的外資股比允許達到51%,2020年進一步解除限制。

  壽險外資規模擴大成亮點

  在內地金融開放的進程中,人壽保險是一個亮點,外資公司的表現甚至在金融開放之前就相對較好。外國壽險公司的市場份額近年不斷增加,保險公司普遍更積極地申請牌照、擴大所有權份額並不令人意外。人口老齡化是保險產品和養老金體系發展的推動力,境外壽險從業者在產品創新和投資組合管理方面擁有更全面經驗。

  外資參與基金證券比例續增

  外資參與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多年來一直在浮動,但現在有了改善的跡象。基金管理的外資份額從2019年的36.7%上升到2021年的38.3%,但由於內地企業競爭激烈,仍低於此前的最高水平。在券商中,外資市場份額也從2019年的4.9%上升到了2021年的5.4%。

  2019至2021年期間,銀行業外資所佔份額仍停滯在1.4%。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外資銀行沒有在內地擴大規模,其實與發達經濟體相比,外資銀行淨息差仍相當可觀,只是外資銀行擴大規模的速度不及內資銀行。

  兩地「互聯互通」提振證券投資

  除了直接投資之外,內地還加大了吸引證券投資的力度。證券投資一般規模較大、投資時間較短。隨着內地和香港的股市和債市互聯互通,內地的市場准入擴大,資產配置種類會更多樣化。內地股票和債券被納入更多全球指數的範疇,這意味着更多被動資金將會流入相關的資產類別。

  股票方面,滬港通和深港通使得跨境資本流動顯著增加。債券也受益於納入全球指數,但到目前為止,外國投資者更加青睞安全資產,例如政府債券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內地與世界較大的利差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內地開放金融市場不僅有利於外資,對自身的發展也是有利的。監管機構希望借助中國特色的市場力量來幫助清理,即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企業和家庭共同承擔負擔和風險。其中,發展較快的一個市場是資產證券化,外資參與將會帶來幫助。

  資產證券化中份額最大的是按揭貸款,但其他類型的資產,如票據、應收賬款和對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貸款,目前也可見顯著增長。對內地來說,最好的情況是外國企業能夠帶來海外投資者,共同承擔潛在風險。

  資本市場開放可達至雙贏

  總體而言,貿易戰促使內地加快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這可能會為外國投資者帶來更多機遇,因為取消外資股比限制意味着境外投資者對於自己的企業有更強的控制力。(節錄)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