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逾千計正版唱碟 筆筆:經典港樂從未過時



「一個很有港味的歌手。」這樣的評價落入周筆暢(筆筆)耳朵時,有點「慢半拍」的她緩緩說,可能真的和從小聽廣東歌、看香港電視長大,甚至和喜歡的粵菜美食、赴港逛唱片店等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有關。
「港味」究竟是什麼風格呢?從整體觀感來看,可能是家庭條件相對優渥,自身有些小個性,或者說一點洋氣、時髦的味道,思維方式、講話腔調也都有香港文化滲透的痕跡。生於1985年的筆筆,幼時隨父母移居深圳之後。在她最重要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那些躲在被窩裏聽歌的粵語歌電台以及追看過的TVB 劇集,以及每次赴港喜歡去逛的音像店,在耳濡目染中成為了她出道做歌手的一個重要支撐。
這些「條件因子」早在《超級女聲》的舞台上時就已經顯露出來,只是當時沒有人將這些獨特風格與成長背景相連起來。筆筆來自音樂世家,不過父母最先期待她能成為作家或記者,所以給她取名「筆暢」,寓意「文筆流暢」。
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音樂土壤」小故事:她從小就收藏有四五千張正版光碟。在記者向她求證時,她哈哈大笑說,這是網傳數據,具體數量沒有特別去數過,但一兩千張的數量還是有的。「購買和收藏正版歌碟,在沒有出道之前的青少年時期,需要熱愛引導,也需要經濟支持。」在內娛流行「考古」的年代,粉絲們對自家偶像支持「正版」的購買行為,拍手叫好,同時也讓人看到筆筆的「音樂養分」的來源處。
正如節目最後,歌手單依純也向周筆暢表達了自己的感激:「當我困惑的時候,筆筆都會幫助我,告訴我哪些是我可以唱的。」周筆暢也自認,在注重音樂本身內容輸出的現階段,回想和回望中,港樂對自己的影響很大。聽過很多經典港樂,也知曉珍藏許多不被大範圍傳播的好歌。聽歌的她,也開始習得了港樂歌詞裏的文學味道,社會觀察性和敏感度一直都有,即使放到當下來看,也從未過時。港樂一直是她的珍藏,也存有過她的青蔥,雕刻着她的穩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