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界:紅黃綠三碼需清晰界定細節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文禮願)特區政府研究「安心出行」程式實名制,並擬參考內地「紅黃綠」健康碼的做法,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對確診者及抵港檢疫者發放「紅碼」、「黃碼」限制他們的出行,令「綠碼」人士能如常生活,可以達至更精準防疫及加強管控的效果。香港智慧城市聯盟資訊科技管理委員會主席龐博文亦對措施大表贊同,認為推行「實名制」有助制衡一些只顧一己私利、未有認真遵守防疫措施的人士,包括以舊手機或假「安心出行」的欠公德行為。

  龐博文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新措施推行前特區政府必須做好細化工作,避免被人借機造謠,損害好政策的成效,例如特區政府必須將紅黃綠碼的適用範圍清晰界定,例如強檢人士是否也應轉為「黃碼」?此外,被列為「紅碼」而無法外出的人士,特區政府應為他們設立支援,協助解決三餐生活所需,或提供臨時的生活津貼。

  變色需及時 否則擾民

  香港創科發展協會主席陳迪源則指出,不少市民常誤會收集資料就等同侵犯私隱,其實是誤解,「只要好好保障個人資料,收集出行紀錄用於防疫,並不等於侵犯個人私隱。」他建議政府在執行上要有效率,對於「紅碼」確診者一旦已康復,或「黃碼」已完成居家隔離,必須盡快「解碼」,不應因為有所滯後而令措施由助民抗疫變成擾民。

  律師陳子遷分析推行安心實名制及「紅黃綠」碼,有利加快與內地正常通關,「不少市民渴望盡快與內地(正常)通關,新建議的措施其實早已在內地推行多時,若香港加快推行,有助排除跟內地通關的障礙。」

  立法會議員簡慧敏歡迎落實相關安排,並建議可藉電話卡實名登記制確認「安心出行」用戶的真實身份。她指出,目前「安心出行」下的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即使獲發檢疫令或隔離令,仍然可以使用「安心出行」進入處所,政府或處所負責人是無法知悉亦無從阻止,個案追蹤速度也十分緩慢。她強調,私隱專員已多次強調,保障公共衞生的重要性凌駕於個人資料私隱保障,只要清楚收集資料目的為了防疫,現行法律上沒有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