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三組電纜共一橋 大火燒出四疑團

◆在火警中燒至折斷坍塌的輸電橋,至昨日仍未清理,大批警員在現場調查。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在火警中燒至折斷坍塌的輸電橋,至昨日仍未清理,大批警員在現場調查。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主要電纜類型
香港主要電纜類型


  工程界倡引進智能電網 監察運行安全

  元朗朗屏中電電纜橋前晚起火燒塌,導致三組供電予天水圍、元朗及屯門區的主高壓電纜損毀,大規模停電使16萬戶居民在漆黑中度過炎熱夜晚。經過13小時通宵搶修,昨晨8時恢復供電,特區政府要求中電3天內就事件提交初步報告。警方新界北總區重案組接手調查,無發現被人闖入電纜橋的跡象。該橋有30年歷史,全港共有3條類似的電纜橋,工程界人士指出,是次事件存在四大疑團,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電纜防火絕緣物何以未能阻止火勢?有工程師懷疑是絕緣物老化或入水。為免事件重演,工程師建議將主電纜分開搭建,減低齊齊燒毀風險。同時,世界各地已逐漸引進智能電網,有效監察電網問題,建議香港全面提升電網基建,以及要制定應急方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蕭景源

  昨晨,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在中電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及中電輸電及供電業務部高級總監張寶中陪同下視巡被燒毀的電纜橋。謝展寰表示,特區政府十分關注電纜橋失火事件,事發後已啟動跨部門應急機制,維持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地區的緊急服務及醫療服務,又就事件對市民造成不便感到十分抱歉。該局已要求中電3天內提交報告,14日內提交詳細報告,包括如何避免同類事件,而機電署會密切監察中電的工作進度及跟進措施。

  三組主電纜同時「出事」罕見

  張寶中透露,元朗及天水圍主要依賴電纜橋供電,而橋內有3組132千伏電纜,本身設計是即使有一組電纜失靈或發生事故(包括起火),其餘兩組電纜頂上。今次3組主電纜同時「出事」,情況非常罕見,令恢復供電遇到困難。

  警方新界北總區重案組接手調查事件。由於現場結構仍未安全暫未能入內調查,惟警方初步發現橋兩邊入口門鎖完好無缺,不似有人進入,初步估計起火位置在橋中間,現場附近未發現可以拍攝到該橋的閉路電視。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電纜橋的設計本身無問題,是在現場環境不適合使用地下電纜及高架電纜時採用的改良方案,已在香港運用幾十年,「電纜橋的設計較為少見,以今次事發地為例,該地點為人工渠所在,無論是鋪設地下電纜還是高架電纜都不合適,採用電纜橋橫跨的折中方案是合理的。」

  他指出,電纜設施起火通常有兩大原因:一是線路或設備接駁處出現問題,使用時產生火花可能引起失火;另一種可能就是電力系統持續負載過高,電纜在密閉空間內長時間過熱引起燃燒。然而無論是哪種原因,他認為在電纜橋中發生的幾率都極低,「電纜橋內電纜和地下電纜原理相同,均有防火絕緣物料包裹,就算過熱也很難出現整座橋燃燒的情況,因此今次事件原因頗為異常。」

  同時,電纜橋還設有安全機制,「當其中一組電纜出現故障時,就會啟用餘下兩組電纜,但今次事件顯示該機制未被啟動。」即使電纜橋燒毀,通常情況下還有基本後備機制——即「環式供電」補鑊。「但今次電纜橋燒毀,直接導致3區大範圍停電,懷疑朗屏該處並未使用環式供電。」

  應考慮分開搭建分散風險

  梁廣灝建議,電力公司應考慮將三組電纜分開搭建,「雞蛋不應擺在同一個籃子裏,供電範圍涉及如此大區域的主電纜應分開搭建,例如建造三條電纜橋,安置三組電纜。」

  香港工程師學會電機分部代表勞偉籌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絕緣的阻抗力應該很大,如有問題,阻抗突然變到好低,有所謂『跳火』的情況,引致起火。什麼原因令絕緣體阻抗低,其中一個可能是老化,會否有濕氣、雨水入內。」根據資料,如果中電供電受影響,可以透過系統中心遙距控制供電,但在今次事故中並沒有啟用。

  勞偉籌認為,事件顯示香港電力系統仍有改善空間。首先電力系統維護方面應加強檢修、測試以及數據分析,「至少先從內部因素上控制,降低意外發生的機會。」其次,他認為香港應加快推動智能電網系統的建設:「其他國家地區已逐漸引入智能電網,能有效監察電網問題,例如在電路系統中安裝感應器,再以監控器實時聯網監測電路狀況,盡量能在意外出現前發現問題並盡快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