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25年】陳清泉:港科學家要自覺貢獻國家

◆陳清泉寄語香港科學家要有自覺:「身在香港,心懷祖國,放眼世界」,做出成績貢獻國家。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陳清泉寄語香港科學家要有自覺:「身在香港,心懷祖國,放眼世界」,做出成績貢獻國家。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為國育才◆陳清泉跟學生分享對香港科研發展的看法。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為國育才◆陳清泉跟學生分享對香港科研發展的看法。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發展電動車◆陳清泉多年來積極參與國家電動車發展工作,圖為其於2019年進博會上講話。受訪者供圖
發展電動車◆陳清泉多年來積極參與國家電動車發展工作,圖為其於2019年進博會上講話。受訪者供圖

參加國慶◆圖為陳清泉2019年於北京參加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 受訪者供圖
參加國慶◆圖為陳清泉2019年於北京參加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 受訪者供圖

榮獲勳銜◆圖為陳清泉2019年獲頒銀紫荊星章,出席禮賓府頒授儀式。 受訪者供圖
榮獲勳銜◆圖為陳清泉2019年獲頒銀紫荊星章,出席禮賓府頒授儀式。 受訪者供圖

  近年國策機遇利好科研 具足夠條件大展拳腳

  1997年,對香港意義非凡,對陳清泉也是如此。香港回歸祖國的這一年,陳清泉獲選為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轉眼間,今年迎來了回歸25周年,已經85歲的陳清泉一直心繫香港的科研發展。香港回歸祖國之初,社會對高科技發展有殷切期望,到後來礙於政治、社會環境等因素,一度令香港陷入內耗漩渦,科研步伐停滯。直至國家近年大力支持香港發展創新科技,配合大灣區機遇,再次激起香港科研界的鬥志。陳清泉認為,香港目前已經具備足夠條件在創科上大展拳腳,寄語香港科學家要有自覺,「身在香港,心懷祖國,放眼世界」,做出成績,貢獻國家。◆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陳清泉是印尼華僑,於1953年回祖國深造,1959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76年開始,他一邊在當時的香港理工學院任講師,一邊在香港大學攻讀博士,於1982年取得博士學位,同年任教該校電機電子工程學系,現為港大榮譽教授。

  他憶述,「在港英時期,香港對科技談不上有什麼規劃或需求,就算有需要,都只會用英國的技術。」昔日,大學是教書的地方,沒有科研工作,直至後來研資局成立,他們才可以申請科研經費,但由於香港欠缺科研生產鏈,令大學實驗室只能集中基礎研究,成為「論文工場」。

  在這個大環境下,陳清泉的科研成就算是當年特例,其電動車研究多次在國際上獲獎,更得到國內外主流廠家採納應用,在世界有廣泛影響力,因而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在1997香港回歸祖國那一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香港回歸後,有一點我印象很深,時任特首董建華提出要在香港推廣高科技,向以色列、瑞士、芬蘭等國家學習。」陳清泉當年以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身份帶隊到新加坡考察,當地主管科技政策的官員分享過一件事,顯示當地政府對研究的重視,「石油公司要求新加坡政府提供土地建煉油廠,並提議興建『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作為回報。但(新加坡)官員說,要土地可以,博物館我不一定需要,但一定要在新加坡建立研究院,並派一流人才到來,培養我們的年輕人,而這些人才每5年就要換一批,以保持有新知識到來。」

  嘆港屢錯失發展創科良機

  陳清泉感慨,當時董建華雖有心發展科技,「可惜未能得到配合,後來金融風暴、沙士來了,計劃就告吹了……」他記得,當年有科技創投公司一度想在本港搞半導體,「但當時一些香港高官不給土地,結果人家跑到上海去投資,就是現在的中芯國際……只能說,科技對於國家、經濟的重要性,香港人那時的認識不一致。」

  上屆特區政府再提出要發展高科技,「但只是成立創科局一事,竟然在立法會拖延了約兩年,浪費多少人力物力,然後(特首)任期也快要到了……」他說,這令創科界人士大感無奈,現屆政府終於在發展科研的資源投入及規劃上做出一定成績,與此同時,國家對本港科研發展的支持也是不斷增加。

  2017年6月,在陳清泉的牽頭下,24位在港的中國工程院及中國科學院院士聯署去信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反映國家科研項目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確立了加強兩地協作、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方向,並推動經費「過河」等具體措施。

  「有關重要指示的含意,是從精神到物質給了我們強心針。」他表示,在物質上是資金「過河」,在精神上是為香港點明發展方向,再加上後來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就香港發展的詳細篇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都為本港科研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須補充研究院企業兩項短板

  「我歸納一下,『十四五』規劃、大灣區規劃有了,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也有了,香港安定了,也保障了『愛國者治港』,」加上河套區、前海、南沙、橫琴等創科發展平台,陳清泉相信,香港只要補充研究院和企業這兩項短板,就如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參選政綱中提到「提升整體科研生態圈」,香港科創定能蓬勃發展。

  「以往香港對科研的認識不一致,也一直內耗。現在有這樣好的機會,『一國兩制』不再受干預,可以行穩致遠,香港人要提高自覺性、使命感,香港科學家也要為中國成為科技強國、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貢獻自己的力量。」陳清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