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歷2014亞少盃晉級 余煒廉再見證歷史感振奮

◆余煒廉(左)已晉身大港腳。  足總圖片
◆余煒廉(左)已晉身大港腳。 足總圖片

◆楊正光(左)帶領港足晉級2014亞少盃決賽周。 新華社
◆楊正光(左)帶領港足晉級2014亞少盃決賽周。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永淦)要數香港代表隊史上得意之作,近代最成功的要算是2009年東亞運金牌,再遠一點就是1985年的「五一九」經典戰役;如果不算規模較小的東亞足球錦標賽(東亞盃),香港各年齡層代表隊對上一次透過外圍賽出線洲際大賽決賽周,就是2014年香港U16殺入亞少盃決賽周。當時由楊正光帶領這班被喻為香港足球「黃金一代」的小港腳,在港會場上演的煞科戰,以3:1擊敗中國台北,儘管小組排名屈居在澳洲之後,但也成為5組最佳次名球隊之一,歷史性躋身決賽周。

  當年這批「黃金一代」之中,現時大多已離開球圈,目前港隊大軍也只得余煒廉一個,曾經歷過兩次歷史性時刻。「要比較兩次的話,當然是今次的感受大一點。」這位1998年出生的理文守衛,昨日對印度之前受訪說:「今次香港球季因為疫情腰斬,大家沒訓練又沒比賽,到一個月前才恢復操練,外間都不看好可以出線。來到印度後,又有好多隊友傷病,到現時克服重重難關,全靠將士用命,大家到這一刻都好振奮!」

  現為傑志青訓教練的楊正光也有留意到港隊今次亞洲盃表現,他對於能再次見證歷史感到高興:「這兩三年有球隊退出,港超又腰斬,對香港足球有好大影響,今次港隊成績總算喚醒香港人對香港足球的關注。」更令他安慰的,就是見到當年有份培訓的新秀成材:「98一代之中,余煒廉在理文比較多正選機會,其進步也有目共睹;我也帶過97年出生的羅梓駿、胡晉銘、安永佳及2000年孫銘謙,當年他們都已是足總重點培訓對象。」

  理文主帥陳曉明在2009年東亞運(以U23球員為主),曾以領隊身份帶領港隊奪金,對於今次大港腳寫下新一頁有另一番體會:「如果你問我,還是『五一九』的衝擊最大,畢竟那一次是最高層次的較量。今次亞洲盃出線,自己感受最深就是見到好多落場的球員都是從小見到大,有更深歸屬感。」他又指香港足球不同的持份者,在港隊成功背後都作出不少犧牲,因此格外值得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