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公民科】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 香港既是內地企業主要上市集資地,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圖為香港交易所。 資料圖片
◆ 香港既是內地企業主要上市集資地,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圖為香港交易所。 資料圖片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曾經有一句名言:「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在國家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的這些年間,特區政府積極參與國家事務,在未來香港將進一步投入國家發展大局當中。香港在國家發展當中會扮演什麼角色,以及發揮什麼功能,作出什麼樣的貢獻,將會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

  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主題1「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其中一個學習重點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及貢獻」。在教育局發布的課程及評估指引當中,這學習重點就着「裨益」有以下描述:「裨益: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讓香港具備『一國兩制』的優勢。」也就是說,國家通過政策上的支持讓香港得以發展,也令香港的「一國兩制」具備更獨特優勢。

  因此,老師在課堂上教授以及學生在學習相關課題內容時,先要清楚掌握相關的邏輯和關係。簡單而言可從兩個方面去分析,第一是為什麼國家發展需要香港;第二就是香港如何在國家發展過程中得益。要了解為什麼國家發展需要香港參與,就要了解香港本身的獨特之處。

  眾所周知,中央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下文簡稱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以保障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實施。基本法這份憲制性文件,可能很多香港人未必能完全了解,當中很多條文反映中央政府賦予特區政府的權力,其實是非常大及特殊。

  以經濟方面為例,香港實行獨立的稅收制度、自行立法規定稅種、稅率、稅收寬免和其他稅務事項,同時又可自行制定貨幣金融政策,不實行外匯管制政策。港幣自由兌換。繼續開放外匯、黃金、證券、期貨等市場,又保障資金的流動和進出自由。(詳見基本法第五章)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方針下,香港經濟制度上高度與國際接軌,其自由開放程度,內地沒有一個城市可以相提並論。即使是其他國家,在領土內出現兩種獲國際認可的貨幣也是十分罕見。

  基於這種獨特優勢,國家一直以香港作為「走出去」、邁向國際的大門。無論在回歸前抑或今時今日,香港既是內地企業主要上市集資地,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提供全面的人民幣計價金融服務,包括清算、結算、融資、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等。在可見未來,隨着中國國力不斷上升,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高速發展,香港可盡展其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優勢。在這個大趨勢下,香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所得到的,就是香港發展的新動力。

  上文僅以經濟方面為例,分析香港在國家發展當中、通過「一國兩制」能夠發揮的功能。事實上,香港在其他領域上包括文化、科技、國際仲裁等多方面也有類似的獨特優勢。因此,老師在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裨益及貢獻」內容時,單從機遇及挑戰的角度去探討這課題,可能不夠全面。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香港在國家發展當中會扮演着什麼角色,以及為什麼香港能扮演這樣的角色,而不是其他內地城市。

  作者:羅公明

  簡介: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高中通識科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工作。

  隔星期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