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聲】以做演員的初心細細慢唱

做演員的一個福利,除了跟着角色體驗不同人生之外,跟着劇組踏足大江南北也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還沒搬到廣州生活時,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黃一山就開始深入內地省市拍戲。
認真回想起來,自己第一個合拍片劇組應該是在1991年的福建福州。依稀記得,當時住招待所,每天都能準時收工。招待所的環境,就是一張簡單的床,洗澡要去公共澡堂。入夜,到點停電,所以也讓劇組準時收工。
回憶有時候也很意猶未盡。黃一山說,作為綠葉、配角,後續在內地的一些片場也享受到了內地影視行業的蓬勃、興盛發展。就拿過去五六年的劇組生活和福利來說,除了安排星級酒店、往返飛行,其間也都有機票報銷回家探親的福利。有的劇組,還會有名額給家屬陪組的福利。
「享受過行業高光時期的好待遇。」黃一山感嘆道,2003年前後,內地劇組使用的還是比較簡單的設備,「千萬票房」顯得遙不可及。但後來短短幾年時間,頂級設備、本土培育的主創人才,動輒幾億元、十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大製作,數字每天都在刷新,一度也覺得行業發展過於狂熱。但,至少大家都進步了,行業也確實有了很多內地本土經驗和模式。
再進一步分享,如何從一開始的劇組不適應到完全融入?黃一山笑言,這個問題曾花了不少功夫做研究。最終自己發現了內地劇組和香港拍戲的差異:內地的表演更喜歡依靠語言表達,並且在兩個演員對台詞之間會有一個停頓,強調反應的過程。而香港更喜歡依靠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傳遞信息,對白之間沒有空隙,節奏更快。
洞悉到了差異之後,調整不是一件難事。疫情讓不少劇組停工、擱淺,演員之外,黃一山最近又萌生了唱歌的興趣。已商談購買《千千闋歌》的版權,近期正在錄製當中。
帶着自己的情感去細細慢唱,黃一山說,唱歌不是野心,更多是做演員的初心:體驗多一點,發展多一點,感受多一點,拿捏準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