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25年】回歸青年劉學廉:我想繼續幫街坊

◆ 劉學廉堅持服務社區,見證香港在國家支持下逐步重回正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 劉學廉堅持服務社區,見證香港在國家支持下逐步重回正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睹黑暴撕裂社會 區選落敗服務社區初心不改

  香港回歸祖國25年,當年掛在大家口中的1997年出生的「回歸寶寶」,今日已成了「回歸青年」。1997年出生的工聯會社區幹事劉學廉,自中學開始就對社會事務感興趣,20歲開始投身地區工作,然後就在2019年進入了「困難模式」的區議會選舉,切身體會社會撕裂所帶來的衝擊,並在落選中更深刻地感受挫折。不過,劉學廉依然如常服務社區,並在堅持中看到希望,見證了香港在國家支持下逐步重回正軌,自己的努力亦獲得更多街坊認同。這名25歲的「新鮮人」,與特區一起成長,與社區共同再起步,「我想繼續幫到人,可以服務到街坊。」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歐陽文倩

  作為與特區同齡的人,2003年因沙士錯過了幼稚園畢業禮,2009年因為豬流感錯過了小學畢業禮,2019年的大學畢業也受到修例風波影響,這些劉學廉都一一經歷。同齡的年輕人都經常笑言,他們是「被選中的一群」。

  不過,這些片段都並非劉學廉心中最大的缺失,反而是一次次的社會事件,令他至今仍有遺憾。在中學時為升旗隊成員的他,在2014年非法「佔中」時感受到香港社會的突變,「很多同學對我的態度都變了,覺得我『好紅』,講很多難聽的說話,我就想: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想透過自己的力量想想如何修補這些關係,改變這個社會,想行這條路。」

  遭街坊吐口水 「為何這樣對我?」

  就因為這樣的經歷,劉學廉開始有了參政的想法。2016年,他成為了工聯會競逐連任立法會議員的王國興的助選義工,大學時期開始投身慈雲山的地區工作,「當時一邊讀書,一邊做兼職,大概一個星期來三四日,上完課就跑回來社區,早上工作完立即去上學等。」

  這樣的投入,畢業後成為全職的社區幹事也是理所當然,但香港的政治氣氛在2019年的黑暴中急劇惡化。就在這樣的形勢下,劉學廉參加了人生中第一場區議會選舉。他憶述當時感受到的衝擊︰「有街坊向我說:『覺得你人不錯,可惜你是工聯會,我們不會投票給你。』當時我非常有挫敗感。」最難堪的,甚至有街坊對着他吐口水,「如果住在我服務社區的市民,覺得我服務很差,或者我做了什麼不符合市民的要求而被罵,我都會坦然接受,然而我無做錯,為何要受到這樣的對待呢?」

  「我只有23歲,第一次參加選舉,就直接進入『困難模式』,應該先給我入門級難度嘗試下嘛!」當日種種苦楚,他今日一笑帶過。

  「我們無錯,若放棄便是認輸」

  認同他的街坊不投票,就連父母都因為政見不同而不支持他的工作。懷着種種的不解,劉學廉坦言有過自我懷疑的時候,但認真思考過,又激起他不甘及不服輸的心態,「我們無錯,亦沒有所謂的『火魔法』等,那麼放棄就等於認輸,輸給了黑暴分子!」

  於是,劉學廉堅持下來,冀以更多實幹爭取街坊認同。在區議會選舉落敗後,一直都有街坊向他打氣,「雖然只是兩三句簡單的問候及支持,但其實也給了我很大信心。」

  時隔兩三年,今日的香港有香港國安法保護,有完善了的選舉制度,社會逐漸回復理性,黑暴分子接連「着草」或入獄,一些2019年當選的區議員突然音訊全無,不少市民轉而尋求劉學廉的幫助時,才真正認識這名後生仔。作為資源缺乏的社區幹事,第五波疫情下他到處找物資協助街坊,一些人甚至會與他如朋友般傾談,「感覺好像在『揼石仔』,慢慢鋪路,一步步修復,用心會被知道。」說到這裏,劉學廉展露打從心底的笑臉。

  在服務社區的同時,他在去年的立法會選舉中為時任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現已當選立法會九龍東議員的鄧家彪助選。對比當年「柴娃娃」的他跟着王國興看選舉論壇的謾罵,去年他見證了完善後的選舉制度,連選舉論壇都變得「高質」,資料都準備得更充分,「大家真的就政策,如東九龍地鐵線希望過哪些站、服務哪些街坊、為何支持或有保留等討論,大家議政質素及能力高了很多。」

  25歲的劉學廉正如特區一樣年輕,亦正如特區一樣面對無限的機遇。他期望自己能學到更多公共政策議題,更期待自己繼續幫到人,可以服務街坊,「雖然聽起來好『行』,但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