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資助還需耐心 盼制度便利初創者

  「很多創業新手不了解政府政策,實際上,如果有機會讓他們參與進來,就會發現這些政策的幫助很大。」王柏東說,自己就是申請到香港政府的一筆專項扶持資金後開始撐起了創業門面。

  很多年輕人總說自己沒有「資源」,可不知很多資源其實動動手指就能找來,尤其是在大灣區的港澳台青年。「不過信息這麼多,一開始總會像隻無頭蒼蠅般亂晃。」王柏東指出,搜索是一種能力,此外,寫好一份項目計劃書,還需有不怕麻煩的耐心和定力。

  「一份合格的申請計劃書,我在港磨練了四個月才成功。」如今已是過來人的王柏東自詡為「資源搜索達人」,背後最花功夫的,不僅是格式、文字表述上的修正,也不僅是項目介紹上要求精練且有價值,而是面對制度本身與初創者的狀態存有的距離。

  四個月打磨申請計劃

  正如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個經典的老大難問題一樣,他此前申請的香港政府BUD專項基金企業支援計劃,就要求初創者提供自己的項目場地。「我有實體項目但沒有啟動資金,哪來廠房場地?」中途,王柏東也想過借用父親合夥的工廠,可他最後沒有這樣做,因為這有違他要單獨創業的初衷。和政府的辦事專員溝通時,也難免會為這些「不合理」條文所苦惱。

  「但我也理解政府要拿出這筆資金,需要多方衡量保證盡可能安全使用。」經此一役,作為政策資源的最終受益者,王柏東還是期望接下來的相關政策能為更多創業者、就業者們提供更多便利。他也期盼,接下來的大灣區不僅有一個「一站式」政策平台收集匯總各類優待政策,也能有「一鍵式」政策啟動服務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