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地觀察】為孩子選樂器
湯禎兆
孩子漸大,想讓他們接觸音樂,也希望他們學樂器,無論用來陶冶性情也好,甚或發洩情感也好,當然也是想練練他們的耐性。
我們沒有入讀要求一學生一樂器的名校,聽過太多不快故事,不敢也不想強迫他們。他們想學才學,一向是夫婦共同信奉的原則信念。哥哥一早選了打鼓(其實沒有哪個小孩不喜歡敲擊吧?),弟弟還未想清楚,讓他跟朋友學了一堂小提琴,他竟然告訴老師他懂鋼琴,老師便立刻教他用小提琴拉音。到下一堂時,我才告知家裡只有電子琴,且只是媽媽教了手勢而已,真的讓老師哭笑不得。
教音樂的朋友說,最好讓孩子聽聽不同樂器的聲音,不用太執�荓衁漪O什麼樂器,只問他最喜歡哪一種聲音。到孩子選定最喜歡哪種聲音,就給他看樂器的模樣,會奏出什麼歌來。我有讓他們看不同樂團的表演,當然暫時還只是看網上影片。有些是樂隊各部門介紹,有些是交響樂團介紹,有些專為孩子而設,孩子都有耐性觀看,就算不是太喜歡音樂,也可當通識欣賞。
現在是網上看片的世代,朋友的孩子十多歲,自己買來結他便自學成大師;又有另一媽媽介紹,平板電腦有不少鋼琴APP,給孩子像打機般彈琴,增加興趣。若非要孩子走音樂家的路,純粹從興趣出發,都是好方法。
香港對音樂始乎有「正統」的執�荂A太太想起在加拿大讀書時,學校教流行樂,一人一個結他,人人也要學。還有因為多元文化,准許孩子唱自己語言的歌,音樂堂可以表演廣東歌,對�茈~國人唱鄭秀文的歌,成了她最鮮明的中學回憶。所以我們一直覺得無論是運動還是音樂,最重要是玩得開心,鍛煉到耐性,最後是否要精於那種體藝,反而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