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上演 吸引逾18萬觀眾觀看

■《等待戈多》劇照
■《等待戈多》劇照

  疫情之下,劇場按下了暫停鍵,一部創作團隊橫跨北京、大同、武漢、廣州四個城市,「全線上」的溝通、創作、排練的線上戲劇《等待戈多》橫空出世,於日前(5日)晚上線,開啟了線上戲劇的新浪潮。中國首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第一幕首演亮相,即吸引了超過18萬觀眾同時在線觀看,創下了中國話劇最多單場觀演人數的紀錄,相當於一個大劇場的戲巡演一整年的觀眾量。

  當戲劇人紛紛感嘆無戲可做之時,一直在探索當代戲劇語彙的新浪潮戲劇導演王翀卻找到了創作契機,「戲劇人的思維不應該還停留在劇場裡」。帶�茬o些思考,王翀將目光投到了可被任意壓縮與延展的線上空間,並決定做一部真正現場的、即時的線上戲劇,以此來回應戲劇藝術的危機,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因此而生。製作人、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表示,在武漢「解封」之際,《等待戈多》團隊用戲劇發聲,希望能為受疫情影響的人真正走出陰霾出一份力,「打破心理的隔離,讓解封的春天如期而至」。

  排練創作全在家中進行

  「中演院線·廣州大劇院×騰訊藝術: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公益演出」以「疫情隔離」為始點,當中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整個創作排演全部在線上進行,沒有任何面對面的接觸。演員家裡的臥室、客廳、廚房、大門,甚至是樓道都成為了舞台;舞美道具是成箱的快遞,由演員親手搭建「劇場」、親手佈置道具、親手拍攝表演等等。從前,演員在劇場通宵排演,吃在劇場睡在劇場,劇場成為了家;而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裡,創作、排練全在家中進行,家成為了劇場。化生活空間為演出空間,也徹底改變了演員對於表演空間的理解,這是戲劇呈現形式的創新,也是戲劇演出模式的突破。

  在王翀看來,線上戲劇《等待戈多》是2.0版本,在原版裡主角是兩個流浪漢,2.0版裡他們竟然成為了疫情期間的夫妻,被迫分居、漫長等待、網絡暴力、垃圾信息,無一不反映當下社會的真實心態。被錯認為戈多的波卓,搖身一變成為直播帶貨的網紅,表達了一種後現代的荒誕;戈多的信使,變成了人工智能,帶有強烈的未來感。原作中「戈多」不來,喻示人生是一場無盡無望的等待,表達了世界荒誕、人生痛苦的存在主義思想;而在《等待戈多》2.0版裡,幸運兒或許代表希望,其命運變化也是第二幕中的一大看點。

  技術保障,成為線上戲劇《等待戈多》「落地」的關鍵。線上視頻技術使3個不同城市的演員實現了「真聽真看」。演員通過屏幕感受彼此,觀眾透過屏幕體會故事。首幕演出結束,戲迷們紛紛留言:「猶如看到在時間荒原中的自己」「太感動了,這是我一輩子的所愛」。還有觀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等待』這個主題,與當下大家外出受限後的百無聊賴的狀態很貼合,且這種狀態經由演員們所處的環境、他們的選擇在劇情的推進中表現出來,很有現實意義。」■文:黃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