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榮:疫情當下各界眾志成城 抓住機遇發揮香港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主席、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總召集人蘇長榮,近日就當前香港面臨的嚴峻挑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的「各級政協委員要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發揮港澳政協委員雙重作用,助力香港恢復秩序」為話題,表達了他對香港未來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期望,並暢談了對香港未來青年工作的支持和齊心抗疫的決心。

  蘇長榮強調,港區政協委員是特區建設的重要力量,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堅定支持者。港區政協委員熟悉香港情況,具有國際視野和國家視野,在結合香港所長和國家所需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和優勢,更有義務、有才能發揮各自優勢,挺政府、挺法治、挺民生、挺經濟,做好中央與香港雙向溝通的橋樑。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委員各自的所長,協助香港抓住歷史機遇,共同推動香港重回正軌,同時為國家的發展戰略貢獻智慧和力量。作為港區政協委員,既要對國家大事進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又要積極參與香港社會事務,發揮雙重作用。同時,無論是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還是作為社會工作人員,都要先把自己行業的工作做好,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要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認真履行委員的職責。

  蘇長榮表示,在未來,他一定會繼續堅定不移的宣傳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團結香港各界人士發展經濟,參與和推動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力支持和參與國家改革開放。並繼續在政協活動中積極建言獻策,凝聚社會共識,關心下一代成長,引導香港青年增進國家認同感。

  統籌香港各界力量齊心抗疫

  面對來勢洶湧的新冠肺炎疫情,蘇長榮表示,疫情當前,要相信國家,依靠國家的力量,統籌各種資源,推動防疫抗疫。他指出,政府在新財政預算案中讓防疫抗疫基金為低收入家庭發放特別津貼,反映特區政府迅速行動應變,值得市民認同及支持。

  他認為,政府在這次抗疫行動裡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例如,政府為很多居家隔離的人提供服務,並及時實施了隔離海外抵港人員、為隔離人員戴手環、出動警方監督等多項有效措施。所以,社會上一些批判、攻擊政府的聲音他是不認同的,「誰也預估不了疫情發展的速度如此之快,一開始可能沒有充分的準備,口罩供應緊張了一段時間,但是,之後政府都很及時的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盡全力防疫抗疫」。他更提出,市民一定要主動支持配合政府的相關措施指引,齊心抗疫。

  同時,作為「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總召集人的蘇長榮更動用自己廣闊的人脈和資源,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集合各界資源,統籌各界力量,在世界範圍內搜購口罩,支持全港市民一起攜手抗疫。他表示,「全港社區抗疫連線」2月初成立至今,已在全港各區向市民合共派出260多萬個口罩,並且每個星期都有相關抗疫活動。未來亦會繼續向市民派發更多防疫物資,期望傳遞「社區抗疫,你我出力」的資訊,共同阻擊新型冠狀病毒。他強調,當前最重要的兩項任務是抗疫物資的供應和對市民進行抗疫的服務。「全港社區抗疫連線」面對全港市民各個階層,特別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提供抗疫服務,包括積極舉辦各種抗疫物資捐贈活動,向清潔工人、大廈管理員、醫護人員、的士司機、學校師生等送出口罩、搓手液以及濕紙巾等防疫物資。他指出,舉辦這些活動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統籌香港社會各界力量,支持抗疫的推動。「全港社區抗疫連線」會繼續主動、積極地協助政府實施基層防控抗疫措施,包括持續在新增確診個案的社區提供社區防疫支援點服務。

  發揮香港優勢 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

  蘇長榮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以及遍佈全球的商業網絡,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對於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以及重要發展戰略,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發展,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藍圖中的重大戰略部署,這其中釋放的強大商機和經濟力量都會給香港帶來巨大機遇,有利於香港擴大本地企業的內地市場。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香港可以在金融領域、創新科技、供應鏈管理、專業服務、 運輸物流,以及支援「一帶一路」建設上與區內其他城市深度合作,全面拓展未來的發展空間。「但是怎麼樣才能讓香港普遍的階層真切感受到其中的好處,能夠提高他們參與的熱情,到現在為止在宣傳、引導及推動上的方法和用力是不足的」,他分析道。「大灣區裡各地的政府務必在動員和行為上更接地氣、�茩姘禤纂A讓全體香港人盡快清晰自己投身大灣區建設的必要性和所面臨的機遇。」

  全面深入做好青年工作

  面對當前社會 80、90後年輕人缺少家國情懷這一現象,他表示,「青年問題一直都是社會最關心的問題」,重視青年問題,做好青年工作,促進青年健康成長,這對香港的未來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要拓寬青年工作的對象,並充分向香港青年推廣更多內地的訊息、政策。他提到,大灣區廣東省的9個城市制定了很多對香港青年的優惠政策,積極幫助香港青年創業就業,要大力宣傳推廣大灣區的政策、待遇、優勢和未來的發展機遇。通過這些措施,讓香港青年真切感受到國家的關懷,增進對國家的感情。蘇長榮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香港回歸以後,香港和內地在各方面的交流並不少,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以及社會各界都很重視兩地交流的推動。但是隨�茠懋|發展元素和方式的變化,兩地交流及融合的辦法要與時俱進、更新思維、更新手段,有的放矢方可成就效能,才能契合香港年輕人的嚮往,推動香港和祖國的有益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