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假支票扮過數 網購騙案警拘14人

■警方展示詐騙集團網購騙獲的一批贓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警方展示詐騙集團網購騙獲的一批贓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詐騙集團透過網上平台購物,以無效或報失支票透過銀行入票機過數,再將入數紙的「支票存款」偽造為「即時轉賬」假象,騙得賣家交貨。過去半年,最少有41名受害人上當,損失金額達800萬元。商業罪案調查科上周一連5日採取「標竿」行動,拘捕詐騙集團主腦等14名男女,揭犯罪集團利誘青少年充當「跑腿」收貨和出贓,並「借出」個人資料開電子錢包替主腦收取騙款。

  41名受害人報案涉款逾800萬

  被捕的12男兩女(15歲至51歲),涉嫌串謀詐騙被扣查,部分疑有黑社會背景,當中兩名分別31歲及32歲男子懷疑為主腦。案中6名17歲至32歲男子扣查後已被暫控「串謀詐騙」罪,其中兩名30歲及31歲男子另涉藏有少量冰毒而加控「藏毒」罪,案件昨晨已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其餘被捕男女,包括年僅15歲、相信受聘當「跑腿」的少年暫准保釋候查,須於4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警方於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期間,共接獲41名受害人報案,指於網上社交或買賣平台放售鑽石、名錶、智能電話及口罩等貨物,買家用支票假扮「付款」及展示轉賬收據,賣家交貨後才發現支票未能兌現,懷疑受騙。所有交易涉款逾800萬元,包括一宗價值達200萬元的鑽石交易。

  收據竄改「即時轉賬」呃交貨

  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警司黎偉俊表示,調查發現該詐騙集團分工仔細,成員會在不同網購平台尋找受害人,再以無效或已報失支票,或細額銀行現金禮券,透過銀行入票機存入受害人戶口,再將收據上的「支票存款」竄改為「即時轉賬」,並將經偽造的收據以照片形式傳送給受害人,令對方以為已即時過數。

  調查並發現,該詐騙集團會以「搵快錢」作招徠,招攬青少年作「跑腿」,負責前往領取貨物,再以不同方式將部分貨物變賣套現,及要求對方提供個人資料以開設電子錢包。

  騙徒會向部分受害人聲稱錯誤存入超額款項到其銀行戶口,要求對方退回款項存入電子錢包內,令部分受害人貨財兩失,而「跑腿」所收取的款項全部上繳給集團主腦。

  商罪科人員於本月9日至13日展開代號「標竿」行動,全港各區拘捕14名男女,兩名集團主腦在紅磡區兩個單位內被捕,警方檢獲一部電腦、一批懷疑虛假銀行文件和身份證明文件、約4萬元現金、及一批包括手提電話、手提電腦、名貴手錶、服裝、口罩、探熱針等懷疑贓物,總值約50萬元,同時檢獲少量懷疑冰毒。

  警方呼籲市民及商戶進行網上交易時,要小心留意轉賬單據真偽,當涉及銀行轉賬時,可向銀行核實交易是否已經完成。市民如懷疑受騙,請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