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園】阿房宮賦讀後感

  昂膛山人

  各位讀者,本山人以下說的,是千真萬確的真話﹗我唸小學三年級時(大約是1946年),那位中文老師,竟然選了「阿房宮賦」作為教材,可憐我們這一群無知的小學生,除了唸熟了「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之外,其他的文句,基本是摸不�蚗Y腦的。

  七十多年來,我也不太明白,為什麼我對這篇古文,似乎特別有興趣?久不久便拿出來推敲一番。

  當然的理由之一,是這四句古文,非常順口,蜀山兀,這個兀字至今仍是不大了了,大概意念是︰在蜀山進行大型施工,斬去了不少樹木而興建一大座阿房宮,「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三百餘里?究竟有多大?有沒有整個九龍塘那麼大?甚或更大一兩三倍?﹗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這個步字究竟是今天的多少呎?

  「長橋�楫i,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霄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短短二十四個字,便可悟出當時的街道必定非常廣闊﹗長橋(即今天的天橋)竟然看似一條長龍,又好像天虹一般,把兩座大樓連接在一起,使人覺得站在兩座樓宇之間,竟然可以不辨西東﹗?「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即一座樓之大,樓頭至樓尾之間的溫度也有不同,與今天的街頭和街尾無異,而最能形容該阿房宮之大,莫如有些希望皇帝親臨「駕幸」的女士,竟然等了三十六年也未能看見皇帝一眼。

  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之精英,可能亦包括美人在內,也一併收藏於內,「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全部都是六朝收藏之總和,本來已經是價值連城之上,但當時的「秦人」,竟然視之如無物,可見他們極盡浪費之極點。

  結論是︰慨嘆之後,六朝合共的資產,本來已經是天下極大的財富,但秦始皇卻把這些人民的血汗,視如「泥沙」,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楚人一炬,把整個阿房宮變為焦土﹗今天我們前往參觀,當地人士也不清楚知道,當時的阿房宮是在哪裡;只是遙指一些遠山,只見樹草,便說那兒便可能是阿房宮吧﹗

  文章結論,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假如當時該六個「國家」團結起來,秦朝是不能成功的。又假如秦朝能愛六國的人民、自己的人民的話,秦朝怎會在秦二世便失去秦朝呢?﹗假如當時秦朝能適當地安撫六國的人民,視六朝人民如自己的人民的話,則秦朝便有機會可以傳至萬世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但更後來的人雖然「哀」之,而不「鑑」之﹗實際上是非常可惜的﹗假如今天的中國人,能夠認識阿房宮賦的真正意義而團結起來,則中國一定可以矗立萬世,也不會倒下來。

  所以,我極希望全世界的中國人也應該熟讀阿房宮賦這篇文章,只有全國及全世界的中國人也能夠團結起來,中國怎會不能夠領導全世界呢?我特別選用「領導」這兩個字,而不是「統治」﹗